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作者: 小苇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06:49 被阅读32次

约翰.多恩的这句话最初是在海明威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里看到的。那年我,二十岁,只是纯粹地读书,多读一些名著总是好的,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时读名著似乎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多大的动力,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很肤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二十多过去了,这期间,对“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倒是深有体会。当自己学业受挫遭遇不顺时,就业选择时其实等于没有选择时,面临家人遭受疾病折磨亲情和人性考验时,因经济困难不能如愿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时,那种无助无力的感受总是一阵阵地排山倒海袭来。

越来越赞同张爱玲说的那句,“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不只是男人,女人也一样的。“孤岛感”强烈!茫茫人海中,拥挤的人流里,你却发现自己是在独行。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随着生命脚步的前行,岁月的沉淀,越来越觉得岁月不是那么薄情,也不是那么冷漠。其实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我们不可能独自生存生活到今天,这期间,有来自亲戚朋友的关爱,有家人们的关心照顾,有乡亲们的友善问候,有发小闺蜜们贴心的安慰和鼓励。一路走来,其实,也并不孤独,人不能总是沉浸在单一伤感消沉的情绪里,生活里不只是阴云密布,更有灿烂的阳光。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当接送孩子上下学或者带他们公园或者广场玩耍时,会碰到高中同学,旧时同事或其家人,会碰到村里看着我长大的乡亲们。衣服是新的好,人是旧的亲,看到他们,总是会升起一股暖流沁入心田。大家可能都是赶时间,打声招呼就各自忙去,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是余味缭绕。

工作期间领导同事都喊的是大名,当儿时的小名从知道自己“老底”的人们口中响起时,真的内心特别欢喜,仿佛突然回到美好的过去。当小名响起时,我深深体会到了,乡亲的味道,份量,它的确和别处不一样。因为走入社会后,几乎没人喊小名了,大家可能之前互不认识,工作后,单位同事更不可能亲切喊你小名,太不逊了。感觉有点不尊重似的。可是上学时候尤其小学时光,都是一个村的,大家都知道父母喊啥,就随着跟着喊,那些看着自己长大的人们更是像父辈一样喊那些小名。在他们的喊声中,恍惚间有中没有长大的错觉。

怎么会可能是孤岛呢?你看,一声亲切的呼唤,瞬间让过去和现在融合。在这个钢筋水泥从林的城市里,人间温情的河水,在流淌,笑容在传递。上班路上,看到父亲的同龄人骑行散心时,看到车框里买的那些蔬菜时,一声招呼,问候,心情顿时大好!原来我们的生命,和过去现在的人和事已经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以当听到村里某某人去世的消息时,心里还是免不了惊讶,叹息,失落,因为能呼喊出我小名的人又少了一个。我的世界又缺少了一部分,想到这个人群拥挤行色匆匆的小城里,那个偶尔能遇到的接送孙子的面孔由于脑梗,永远消失见不到时,还是有点感伤的;想到那个曾经排队走出校门的小孩由于车祸丧身再也不能看到他时,还是忍不住心里一阵难过。毕竟生命里的二十多年在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度过,对那里的一草一木,对那里的人们有种特别的感情。

我们并不是孤岛,那片土地的人们爱着我们,关心着我们,我们也在关注着他们。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乡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路遥对生他养他的土地充满深情,写了《平凡的世界》,陈忠实对自己的家乡有特别的感情,于是有了《白鹿原》,艾青说,为什么他眼中满含泪水,因为他爱那片热土,爱的太深。咱不是什么什么家,什么什么角,也没有大的手笔,作为芸芸众生的一粒微尘,我只想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一点想法,一点感触。不为别人,只为记录生活,记录自己的心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qz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