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王君)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王君)

作者: 小鱼003 | 来源:发表于2021-12-08 11:16 被阅读0次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苏州是个好地方。清朝有159个府,大家知道交税交得最多的税老大是什么地方吗?

    生:苏州?

    师:对,就是苏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州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生;经济发达。

    师:是这样。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苏州,一定要看看苏州园林、苏绣,还有苏州的美女。苏州有9个园子名列世界遗产名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苏州园林》也很经典。今天,我们不是去看苏州园林,而是要学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用语言把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出来的。读《苏州园林》后,我仿照文中的语句写了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请同学们读一下。

    (屏显。生齐读。)

    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图画。

    师;显然,这句中的“完美”是一个绝对化的词语,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中肯定也有“完美”的地方。但是,作为叶圣陶先生的崇拜者,读他的文章时,我更愿意深切地去感受这篇文章的美。像《苏州园林》这样的美文,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它呢?我教大家一种方法,预备起--

    (屏显。生齐读。)宏观:看整体结构  中观:探段落奥妙    微观:赏语言特色

    师:叶圣陶真是太会写文章了!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板块展开教学。下面,我们先看宏观方面的话题。

    二、宏观:析整体结构

    师:这位小姑娘,你读一读宏观方面的话题。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第一个内容。第1自然段是课文的引子,大家发现了没有?

    生齐:发现了。

    师:那我们就先看第2自然段,一起读一下。(屏显第2自然段。师生配合读。)

    师: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生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

    生男: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生: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生男: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生女: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生齐: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师:听同学们读课文是一种享受,因为你们的声音很响亮。这说明咱们班的同学很优秀。读《苏州园林》要有散步的感觉,读慢一点会更好。这一段对阅读课文特别重要,因为这一段叶圣陶先生把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态度都表达出来了。好,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一段,预备起一

    (生齐读。)

    师:很好,同学们的精气神很足。下面,请同学们先把老师用红色显示的含“讲究”的语句背下来,老师要抽背哦。

    (生背。师抽背。生齐背。)

    师:有同学已经勾画出这些句子,应该是已经知道或觉得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寻找关键句,并思考第2自然段和全文是什么关系。

    宏观欣赏

    话题:第2自然段是作者匠心独运的一个段落,在全文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方法:跳读,整体俯瞰,关注各段中心句,思考各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师:不用太关注细节,从整体上把握即可。(师巡视指导。)

    师:好。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2自然段和后面的段落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

    生:第2自然段是总写苏州园林的景色特点,后面几段是分写,课文的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

    师:你发现了总分结构的关系。第2自然段写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后面几段是分说。谢谢你!

    生:第2自然段的四个讲究”分别呼应第3、4、5、6自然段。

    师:你的思维真敏锐!有同学似乎还不大明白,请你说得再仔细一点。

    生:第一个讲究"强调亭台轩榭的布局,第3自然段写的就是亭台轩榭的布局:第二个讲究“强调假山池沼的配合,第4自然段写的就是假山池沼的配合;第三个讲究”强调花草树木的映衬,第5自然段写的就是花草树木的映衬:第四个讲究”强调近景远景的层次,第6自然段写的就是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很好,大家听明白了吗?谢谢你!你帮老师讲了这篇文章最最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除了第3、4、5、6自然段,第7、8、9自然段为什么也要放在后面写呢?这三个自然段作者为什么不继续用讲究”写呢?同学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举手回答。)

    生:因为第2自然段还写了一句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所以作者就在第3、4、5、6自然段后用第7、8、9自然段补充了一些景物。

    师:他用了一个词语一“补充”,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的确,第7、8、9自然段都是作者补充的一些细节。也就是说,第7、8、9自然段和第3、4、5、6自然段比起来,地位要稍微——

    生:稍微低一点点。

    生:它们是由主到次的关系。

    师:你回答得真好!谢谢你,我们的小老师!你们的学习能力好强啊!现在,王老师作个总结。什么叫宏观地读呢?宏观地读就是提纲挈领地把握全文。

    (屏显。)

    2段提纲又挈领 

    佳句美词有担当

    相呼相应分主次

    清清爽爽好文章

    师:来,咱们再有节奏地读一遍,要轻松、快乐一点哦。预备,起

    (师手拍桌子打节奏,生手拍桌子有节拍地读。)

    师:叶圣陶先生写的说明文是如此的眉清目秀。咱们平时写文章其实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从宏观上看”。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的学习一“中观欣赏”。这个板块的学习有难度,如果大家动脑筋动得好,我会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好,现在同学们思考间题:怎么进行中观欣赏呢?

    (屏显。生读课文并思考讨论。)

    三、中观欣赏

    话题:比较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的写法,破解说明文段落布局之谜。

    方法:通过比读发现异同点并提炼方法。

    师:下面,女生齐读第3自然段,男生齐读第5自然段。预备,起—

    (女生齐读:之后男生齐读。)

    师:很好,咱们班的同学朗读水平很高啊,特别是男生!一般来说,初中阶段是女孩子的朗读天赋比较高。下面,我们帮助叶圣陶先生提炼一下这两段文字中使用的写作手法。老师很想知道同学们凭自己的本事能找出几个。提炼时要特别注意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提炼。比如,可以从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等方面去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对比思维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互相讨比。

    (屏显第3和第5自然段,用不同颜色标注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

    师:我最喜欢课堂上面带笑容的孩子了,你一直在微笑,我最喜欢你了。来,先说说你的收获,给其他同学带个好头。

    生:这两段都有一个总结句。

    师:你发现了这两段都有总结句。那这两段的总结句在哪里呢?或者说,总结的部分在哪里呢?

    生迟疑):在—开头?

    师:她有困难,好像有点拿不准。好,请坐!谁来帮助一下?

    生: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二句一“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一"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师:他是从中心句的角度来谈这两段的。这两段都有中心句,但所处位置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同学们维续寻找。

    生:这两段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苏州园林和其他园林的不同之处。

    师:你太聪明了!如果大家不明白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问这位同学。

    生;我觉得第5自然段是对第3自然段所写不讲究对称”的扩写。

    师:你是说它们在内容上是相互呼应的,是吧?建筑不对称,树木也不对称,真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刚才同学们读错了一个字,应该是相间 jian ),把音注在课本上。她发现这两段所写内容有呼应,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提炼。还有吗?比如,老师用红颜色标示出来的字都是在一

    生:打比方。

    师:他发现叶圣陶先生为了把苏州园林不对称的特点说明白,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他没有说比喻,说明他注意到《苏州园林》是说明文的语境特点,他的语文知识很扎实。还有吗高树、低树;落叶树、常绿树;东边有亭子和回廊,西边也有亭子和回廊"这样的写法在说明文当中也很常见,这叫--

    生:作比较。

    师:作比较已经说过了,还藏着什么呀?苏州园林里有那么多的景物,可叶圣陶先生偏偏要说藤萝怎么样,他是想干什么呢?

    生杂:举例子!举例子!

    师:举例子特别容易把一段话写饱满。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一件很难的事情,现在我给大家梳理一下布局说明文段落的基本方法。

    (屏显。生读。)

    说明文段落布局歌

    比较是法宝

    举例添劲道

    议论点睛笔

    分总藏奥妙

    师:好,再来一遍。(生再次齐读。)

    师:好,现在我们就活学活用,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先看投影出的图片,然后找出哪些图片肯定不是苏州园林的照片。

    (师屏显五张图片。生观察。)

    师:做个采访,小姑娘,你觉得哪张图片肯定不是苏州园林的照片?

    生;我觉得横着的第二张图片不是。

    师:很好,她已经找到了,但她是凭主观感觉找到的。这两张图片都不是苏州园林的照片,而是北京颐和园的照片。顾和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一样啊?

    师:"嗯,你的知识面很广。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一样?

    生:皇家园林讲究对称。

    师:对。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皇家园林要展示帝王的威严,往往是添天下之盛,藏古今之奇。所以,皇家园林的风格一般园林是不可以比的。你们知道和绅吧?他在北京的府邸叫恭王府。和绅权势越来越大,钱也越来越多,就觉得自家的园林也应该和皇家的园林一样。皇家园林里有一个小蓬菜岛,他就在自家的园林里也搞了一个小蓬莱岛;皇家园林里有一个乐寿堂,他也在自家的园林里搞了一个乐寿堂。最后,这些都成了他被皇帝杀头的理由。封建时代民间的园林是不能有皇家园林那种气派的,所以皇家园林在色彩上和民间私人园林也是不一样的。好,现在大家看其他三幅图,先静静地观家苏州园林的色彩,然后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口头作文,能说几句说几句,但必须是说色彩。

    (生观察图片并打腹稿。)

    师:你来带个头,好吗?先复习一下方法。

    (师再次屏显说明文段落布局歌)。生齐读。

    生:苏州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比较平淡,比较曲静:皇家园林给人的感觉比较富贵。

    师:说得多好啊!你用了作比较,但“平淡”这个词用得不是很准确,换一个词好吗?

    生:幽深。

    师:“幽深”好像也不是指颜色。就以“平淡”这个

    词为基础,把“平”字去掉再加一个字试一试。

    生;淡雅。

    师:很好,比“平淡”好得多,请坐。

    生:苏州园林的墙壁是黑白相间的,颐和园的则显得更加张扬。

    师:他需要帮忙,谁来帮帮他呢?颐和园墙壁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他刚才用的“张扬”很好。你是他的同桌,你愿意帮助他加一个词语将话说完整

    生:苏州园林的墙壁是黑白相间的,皇家园林的墙壁看起来比较高贵。

    师:她用了“高贵”,皇家园林墙壁的颜色有一种很高贵“很张扬”的皇家气派。你很了不起,一句话就用了两种说明方法,举出墙壁是举例子,同时还用了作比较。

    园林的颜色是一种庄重的深绿色。苏州园林的淡绿色虽然比皇家园林的深绿色浅,但有一种优雅美,虽然没有皇家园林那么庄重,但那种不规则和那种一那种—

    师:你旁边的兄弟一直在微笑着鼓励你。还可以继续吗?没关系,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这样的训练我们平时进行得很少。他用了“优雅”,你帮忙斟酌一下“优雅”这个词用在苏州园林和皇家园林上哪个更合适?

    生:应该是用在皇家园林上。

    师:他觉得“优雅”用在皇家园林上更合适。有没有同学能用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啊?同学们都上美术课,苏州园林的色彩更像什么画啊?皇家园林的色彩又更像什么画呢?

    生:苏州园林的色彩像花鸟画,皇家园林的色彩更像山水画。

    师:你对山水画了解多少?课后找几幅山水画看看,特别是中国的山水画,然后想想你这个打比方的说明是不是很恰当,好吗?

    生:皇家园林像工笔画,苏州园林更像水墨画。工笔画比较庄重,水墨画比较淡雅。

    师:你太棒了!真好,你有很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同学们真了不起啊!把同学们刚才说的话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说不定比叶圣陶先生写的还要有意思。叶圣陶先生是怎么写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来,一起读。

    (屏显。生读。)

    (比较总起)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举例分说)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议论点睛)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师:刚才同学们的思维力度很大。现在老师兑现诺言,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帮同学们放松一下。乾隆年间,有个诗人叫汪脘。有一次,他和一群人聚在一起各自说自己的家乡好。这群人中有广东人、湖北人、四川人,也有苏州人,汪脘就是苏州人。说自己家乡的独特时,广东人说了大象,湖北人说了木材,四川人说了猴子。汪脘一直没有说话,最后大家都问他苏州什么比较独特。同学们猜一猜,汪脘是怎么说的?他说:我们苏州啊,专产状元。“清朝一共出过114个状元,光江苏就有49位,其中苏州好像是出了25位。苏州产状元,孩子们,这很吓人吧!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苏州这个地方什么发达呢?

    生:教育发达。

    生:文化发达。

    生:这也是苏州有如此好的园林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微观:赏语言特色

    师:在苏州出现如此好的园林绝不是偶然。苏州园林的出现,除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好,刚才我们对《苏州园林》进行了中观欣赏,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板块的学习,戏苏州园林》进行微观欣赏。

    (屏显。生读。)

    微观欣赏

    话题: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相当漂亮。方法:换读:朗读;咬文嚼字。

    师:读《苏州园林》,年龄越大越喜欢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叶圣陶作品的语言,哪怕是说明文的语言,都写得相当漂亮!有同学也许不这么认为,那我就给大家一点帮助,请看大屏幕。同学们注意,上面是叶虽陶先生的原话,下面是王老师的习作,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是王老师写得好还是叶圣陶先生写得好。

    (屏显。生读。)

    原文: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习作: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有的是重峦叠嶂,有的是几座小山栽种着竹子花木,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阅历很丰富,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并且深知其中趣味,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记苏州城市,只觉得自己在爬山。

    师:好,同学们发现了多少不同点呢?有三位同学举手了,但我想让这位同学发言,因为他坐在角落里,很难被老师看到。

    生:第二句王老师用的是有的是”,叶圣陶先生用的是或者是",叶圣陶先生的表达更好一点。

    师:我觉得还是我写得好,你得说服我。你感觉叶圣陶先生写得好,但是又说不出理由是不是?语言方面的间题确实挺难,有时候甚至语言学家和文学家也说不清楚。你的感觉其实非常准确。好,请坐。

    生:“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比“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更准确。因为假山的堆叠既包含技术也包含艺术,所以是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师:你说得有道理,我很服气,我要向叶圣陶先生学习。同们维续。你们俩发言特别踊跃,但需要把机会分享给其他同学,对不对?好,这位小姑娘,你能发启吗

    (生沉默。)

    师:她还没准备好,需要等一等。好,谁能帮帮她?生:老师最后写的是只觉得自己在爬山",叶圣陶先生写的是只觉得身在山间"。爬山"一般都会感觉有点累,身在山间"往往是在欣赏美景,有一种闲适的感觉。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欣赏"闲适”,你真是一个有哲学审美高度的女孩。还有吗?我那么辛苦,我写的可比叶圣陶先生的长多了!

    生:叶圣陶先生在最后写的是忘却苏州城市"您写的是忘记苏州城市",从表现的情感程度上讲,“忘却"比忘记"要强一点,我觉得他是被美景所吸引了,已经完全忘却城市,忘记好像表达不出他已经被园林美景吸的意思。

    师:你还知道谱言表达有程度深浅方面的区别,太牛了!你的发言有理论高度,真的很好!还有吗?

    生:叶圣陶先生的语言精练简洁,王老师的语言则稍微有些繁琐。

    师:我可不这么认为,什么叫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同学们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我是为了让读者好理解,才把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置换了,这样读者读的时候就一目了然了,这多好啊!难道你们不同意?你说说看。

    生:我感觉叶圣陶先生写的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更有诗意。

    师;这种诗意来源于什么呢?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原因。

    生:因为这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师:其实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不仅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而且它本身还是文言语言。刚刚有同学说这句有诗意,为什么会有诗意呢?因为它有文言味。孩子们,你们又做了一件很难的事,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不太会注意。叶圣陶先生作品的语言为什么漂亮啊?老师给大家总结出来了,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

    屏显。生读。)

    叶圣陶作品语言特点

    有准确严谨的表现力

    有典雅端庄的文言范

    有过目难忘的画面感

    有气定神闲的情感流

    师:这些大家不用记,但再读《苏州园林》或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作品时,一定要结合作品语言方面的这些特点去体会。叶圣陶先生作品的语言真的很漂亮!下面,我们就一边读一边赏一赏,请看大屏幕。

    (屏显。生读。)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师:这句要读出感情来。同学们,这句是不是有文言范儿?是不是有画面感?再读一遍。预备,起——

    (生读。)

    师:再看一段文字。预备,起(屏显。生读。)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师:这段文字要带着一种赞美的语气读,要像导游一样富含情感,还要读慢一点,再读一遍。预备,—

    (生读。)

    师:再看一段文字。预备,起—(屏显。生读。)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师:“即使”这个关联词的运用漂亮极了!来,试着

    背下来。预备,起一

    (生齐背。)

    师:语感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读课文也好,读其他文学作品也好,一定要一边读一边品。再看一段文字。预备,起—

    (屏显。生读。)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师:语气不太对,应该是赞美的语气。预备,(生深情齐读。)

    师:读安静闲适的语言,一定要传达出安静闲适的感觉。同学们,这就是叶圣陶先生作品的语言。现在,同学们回头看第2自然段,同样是有文言范儿,同样是充满音韵美,这段该怎么读?来,预备,起—

    (生齐读。)

    五、拓展延伸

    师:读得还是稍微快了一些,逛园林不能这么快,要慢慢欣赏,慢慢享受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

    生:从宏观角度析《苏州园林》的整体结构。

    师:第二件是—

    生:从中观角度探《苏州园林》的段落奥妙。

    师:第三件是—

    生:从微观角度赏《苏州园林》的语言特色。

    师:这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是不是已经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种慢慢开窍的感觉了呢?苏州园林有很多著名的园子,如网师园"和拙政园”。同学们猜一猜,园林的主人为什么会取这样的名字呢?这是今天这节课的课后拓展阅读作业。好,现在我们对这节课作一个最后总结。

    (屏显。生读。)

    务必使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

    讲究整体结构的统筹布局

    讲究段落之间的变化呼应

    讲究片段内部的起承转合

    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典雅。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师:《苏州园林》的写作,叶圣陶先生就是这么做的,对于叶圣陶先生而言《苏州园林》的文字就是他自己的园林。好,下课!

    https://mp.weixin.qq.com/s/o8qmufFLa3VIjaVcOdMhj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州园林》课堂实录(王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tt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