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儿童教育教育
发展心理学(约25-65岁)| 真正的“传宗接代”,跟生不生孩子

发展心理学(约25-65岁)| 真正的“传宗接代”,跟生不生孩子

作者: 静水观澜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17:51 被阅读65次
    发展心理学(约25-65岁)| 真正的“传宗接代”,跟生不生孩子没关系

            与之前的六个心理发展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跨度比较长,从25岁一直到了65岁,埃里克森认为这一段时期,最重要的就是繁殖与停滞的对立。

            但是,并不是只有生育了下一代的人才能获得繁殖感,这是一种更宏观的概念,我们不应该用一个人是否有后代来评判他是否获得繁殖感的标准。

           那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个繁殖与停滞?这一切对我们的人格形成又是怎样造成怎样影响的呢?

            01

           成年中期(约25-65岁)

           繁殖 vs. 停滞

           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是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阶段。它是最长的,也是相对平稳的时期,同时又是被研究很少的时期。

            夫妻二人建立了良好的亲密关系,就必然开始拓展兴趣,关注社会以及社会关系他人,有了孩子后,开始聚焦于关心下一代。

            埃里克森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很幸运地形成积极的同一性,过上富有成效的幸福生活,那么他就会力图把产生这些东西的环境条件传递给下一代。

            这可以通过与儿童(不一定是自己的孩子)提高直接的交往,或者通过生产或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生活水平的那些东西来实现。

            所以,繁殖在建立和指导下一代中是头等要事,虽然有些人由于不幸,由于其它方面特殊的和真正的天赋,而不能运用这个内驱力来为子孙后代造福。

            02

            繁殖这个概念包含了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类更为通俗的同义词的含义,但是这些同义词都是不能取代它的。

            这样的活动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直接关心自己的孩子,生育他们养育他们,乐于看他们成长;

            另一种方式则是创造更好的环境给下一代去享用,即致力于发展人类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扩展开来,他们在工作上就能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

            生育有生和育两层含义:生,是生物意义的发展长大;育,是社会意义的成长,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是指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类的自我复制。

            生育感或繁殖感就有了“传承”的任务,一个人即使没有“生”孩子,但如果关心、教育、指导他人的孩子,也能获得“育”的体验。

            如果没有孩子可育,当个班组长,当个带团队的经理人也可以体验“育”和“传承”的经历。

           如果以上这些条件都没有,还可以写一些东西发表,所谓“留得青史代代传“,给自己创设这方面相关的经历。

            没有“生”、“育”或“传承”经历的人,其人格可能贫乏和停滞。

            这几种经历中“育”的经历尤其重要,有的人即使有“生”的经历,可是没有“育”的体验,也可能成为一个过度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03

       人类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从“育”和“传承”活动中体验自我影响力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

            这个时期是一个人从关心下一代或下属的行为中,获得自我力量的体验,这是关心和创造力发展最旺盛的时期,人们是在“生”、“育”、“传承”的经历中,发展出关心和创造力的社会品德。

          人的社会动机的规律性似乎也印证的埃里克森的理论,正常情况下,人的社会动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积累,从最初的亲和动机到成就动机,再到后来的影响动机,是有次弟性的。

           这一阶段发展不了的人往往是自己童年充满挫折和空虚的人,这些人往往也没有建立起自我同一性,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关心孩子。

            有些人以为了孩子和家庭的名义,埋头于工作,一味追求事业上的成就,而无暇陪伴和顾及家人,反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奋斗的初心;

            有些人过度“自我专注”,只顾及自我的感受,而不故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自利是人的本性,但当自利行为妨害到他人或群体时,就成了自私。

            这种人往往缺乏共情能力,不关心他人的疾苦,因为他们内心存在固着或停滞,专注于自我感受,自恋而不自知。

            04

            正如埃里克森认为的,成年男女必须考虑使新的一代获得关怀和满意的发展。所谓繁殖不仅是指个人的生殖力,而主要是指对下一代的关切。

            有些人从未作父母,但也深切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从而丰富了在感情上成熟的人格。

            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产生一种假亲密的需要,实际上是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的停滞感。 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滞和人际贫乏”为特征的 。

            一旦一个人的繁殖(关心后代和他人)比率比停滞(自我关注)高,那么这个人就会以关心的品德离开这个阶段。

             结 语

            关心他人是一项重要的品德,这种关心需要通过照顾后代或后代替代(学生之类的)来产生,

            这种对后代的关注,消除了那种由不可推卸的义务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随着我们的年纪的增长,关心成为了促进伴侣间亲密关系的重要元素,也让我们成为一个值得下一代爱戴的长辈,在这样融洽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将顺利的走入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获得圆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展心理学(约25-65岁)| 真正的“传宗接代”,跟生不生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vg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