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小米集团的股价短期暴涨,从今年5月份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上涨了1倍左右。
不过细心的朋友也发现了,小米的股价经过短期上涨,终于重新回到了两年前,也就是刚上市时的价格了。
换句话说,如果在2年前,小米刚上市、风头最盛的时候买入,会被套两年。
哪怕到今年5月份的时候,相比刚上市的时候,还是亏损50%,直到最近两个月才翻身。
所以,如果单纯从上市开始计算,这两年的股票投资回报来说,并不太理想。
小米是好公司么?
如果不考虑股价,单纯从商业模式和发展的角度,小米还是一家不错的公司,营收增长速度也非常可观。
那为啥这两年买小米股票不赚钱呢?
其实还是我们经常说的问题,当初小米刚上市的时候,估值比较高。
也就是「买贵了」。
股市的作用是什么?
股市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呢?
其实股市最大的作用,是用来给上市公司融资的;其次才是我们普通投资者用来投资的。
虽然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公司上市融资,但是这些上市公司中,大约有六七成最后都发展不起来,只有少数公司可以维持发展。
最后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指数重仓股的公司,比例不到10%。
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都有这个规律。
比如,美股纳斯达克交易所,有几千家上市公司,但表现最好的也就是头部的那100家。
不过不管公司未来发展如何,上市公司都有权力上市,谋求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资的风险就得投资者自己承担了。
对上市公司来说,自己家公司的股份数量是固定的,那么,同样多的股份,通过融资能得到的钱自然是越多越好的。
但是,考虑到:
熊市里,股票市场活跃投资者很少,给上市公司的估值也低;
牛市里,股票市场活跃投资者多、资金也多,给上市公司的估值也会高一大截。
所以,历次大牛市、估值高的阶段,都是公司密集上市的阶段。
比如说,当年的中石油48元上市,也是选择了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卖出了一个天价。
再比如说中概股,上一次高估,是在2018年上半年。
2016-2017年,中概股走出了持续两年的大幅上涨,从2015年下半年的4000点,涨到了2018年初的10600点,上涨了2.5倍。
当时中概互联的市销率,达到了10.5倍,也达到了高估区域。
作为对比,2020年8月初,中概互联的市销率只有7.2倍。这还是今年中概股短期上涨了50%-60%之后达到的水平。
可想而知2018年初,中概股的估值有多高。
对小米来说,选择在2018年估值高位上市,自然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就未必是好事了。
小米赶在中概股牛市中后期上市,之后就遇到了2018年下半年的暴跌。
中概股的估值也从高位一路下跌,最后在2018年底和2019年中,回到了低估区域。
小米也从刚上市的高位,一路下跌,最大亏损超过了50%。
不过,对于小米公司来说,刚上市融资已经拿到了钱,并不受之后股价下跌的影响。
给投资者的启示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对我们投资者来说,要认识到一点:
上市公司积极主动上市的时候,往往是他们自己觉得当前市场估值比较高、能融资到更多钱的时候。
但对投资者来说,这个时候上市的公司,不一定是投资的好机会,大概率可以等到更便宜的投资机会。
对融资者有利,对投资者不一定有利。
所以老股民中也流传一句话,叫「新股三年不买」。
因为新股大概率会贵一些。
当然这个三年是一个虚指,类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思,实际投资的时候以估值为准。
刚上市的公司可以买么?
跟小米类似的还有阿里系的公司。
最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蚂蚁要上市的新闻。
阿里也是财务投资的高手,阿里系公司上市也是喜欢在市场高位上市。
阿里巴巴股票是没啥问题的,只不过刚上市的时候往往价格不便宜。
今年3-4月份底部的时候,蚂蚁是不着急上市的;等到今年年中,中概股估值反弹起来了,就准备筹划上市了。
不过这次大概率也是,上市之后一段时间,会出现更好的投资机会。
我们以阿里巴巴的美股、港股为例。
阿里巴巴美股上市是在2014年,上市之初股价在90美元左右,上市之后一年,股价阴跌,最低跌到了57美元。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是在2019年底,上市之后遇到疫情影响,股价从190元跌到2020年3月份最低的167元。
我们也是在3月份,中概股估值最低的时候,大举买入中概互联和中国互联的。
总结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小米,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
这些公司选择市场估值高的阶段上市,站在自己战略发展角度,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可以为自己公司谋求到更多的资金。
但是对投资者来说,就不一定是好事情了。
刚上市的时候估值高,之后大概率会迎来更便宜的机会,没必要在刚上市阶段就急于出手。
对我们这些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耐心等待便宜的阶段出手。
好公司,也要买得便宜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