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课上说想要做学术,一定要区分开fact和opinion,即厘清事实和观点。
因为学术论文呈现的这一套逻辑论证方式是完全来自西方的理性思维,而中国人的说话方式则偏向感性思维。
无独有偶,在发展党员谈话时候,书记员对我的评价是“你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吧!”
“可能吧。可是我听音乐的时候,就非常兴奋啊!情绪就特别丰富啊!”
书记员补充到“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了”
身边的人对我的观感尤其不同,要好的朋友都觉得我是“戏精”。
且在我成功金融专业跨音乐专业后,从数字堆里进入艺术圈,令人更觉得我难道不是一个感性的文艺女青年?
所以,我疑惑了,我到底是个理性的人还是个感性的人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测试:
有人啥都不说突然打你一巴掌,你第一反应是立马还手打一巴掌,还是问对方为什么打你?
这个测试很有意思,大多数人都想着自己是文明人,肯定会先礼后兵。那么试想一下,如果被揍的是个小朋友,那么他是会选择捂着脸哭还是揍回去?
且不说每个人天性有分别,把稚童培养成成人,另其步入社会,就是一个教化人,不断变得更加“理性”的过程。让更多人,去选择“先问别人为何扇你巴掌”而不是和野蛮人一样立刻斗殴起来。
可见,社会的秩序需要理性的人。
而接受的教育越高,在概率上,也是越发靠近理性思维。(毕竟研究生论文都开始要求理性论证了,而罗马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平时没有进行逻辑的训练、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论文也很难严密......)
男人和女人
男人和女人通常会作为理性人、感性人的代名词。
因为男人更重事业,会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看待问题,力图使自己的情绪波动影响比较小,不意气用事,而是就事论事。这种人往往喜欢遵守一定的规则,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定的框架里,认为凡事都是有逻辑的。
“直男”被拿来形容那些不会关心体贴、不懂浪漫,给人冰冷、木疙瘩一样感觉的男人。
女性则普遍有着与“直男”完全相反的气质,他们更具同理心,细心体贴,而且敏感多情,做事跟着心情好坏走。
但是男人需要感性的女人,女人也需要理性的男人。不可否认性吸引力的重要性,可也体现出,社交人际间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配合是天然的。
所有能力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感性的人的特征
1、情商高2、富有同情心3、语言很有感染力4、对工作很有激情5、对生活很有热情6、对情感很坚持7、很容易相处8、比较感情用事
理性的人的特征:
1、智商高2、冷静3、循规蹈矩4、注重内涵5、看中细节6、定力强7、不容易相信他人8、做事很仔细
有些人可以很明显得从特征里对号入座,判断自己就是怎样的人。
有的人则不行,比如我。忽而算感性,忽而算理性。而因为这种忽而忽而的“不稳定性”,所以我判断自己更偏向于“感性”。
又有:
如果一个人逻辑、语言组织能力较强,喜欢概念等抽象的东西,思考时专一且延续性强,善于社交并判断他人意图,对时间敏感且善于统筹时间,冷静而独立,他很可能是理性的人。如果一个人富有灵感,反应迅速活动灵敏,容易受刺激,强记能力和艺术感受强,喜欢图像等生动形象的概念,对空间敏感,思考时很有跳跃性,积极好动,他很可能是感性的人。
我的脑子更喜欢感性人对自己的形容,也就会更加倾向于自己是感性人的这个判断。
但同时,我也觉得“理性人”的这些能力挺棒的,并且自己也不算很弱(不比那些理工大牛),这两种能力肯定没有绝对的好坏,相反组合起来运用效率更高,如果对自身发展有所增益,鱼和熊掌为何不可兼得?
理性去认识这个世界,感性去感受这个世界
无论是感性人、理性人所图不过自己所想要的生活。
理性人能在“平淡是真”中感受到稳定的情绪富足,感性人在追求激情的愉悦中,为生活带来心情上的高质量。
然而生活起起落落,如果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自我悦纳、蓄势待发、整合经验的能力,那么,行走人世,增长阅历,不枉这遭,感性理性又有什么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