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最好的教育是通过最纯粹的人对人的方式获取最能打动人心的智慧经验。”
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发挥的作用,是通过课程、环境、管理和服务为学生的道德探究提供奠基性素材和统整力量,持续地过滤社会价值信息、优化教育情境,将基于核心价值观的品格教育弥散于学生在校的一切时间之中。
人的价值内化水平可以分为五级,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价值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唤起学习者的道德兴趣、愿望和热情,使其投人行动并对行动结果做出评价,从而组织判断不同价值标准间的相互联系,改变经验构成或在实践中形成新的经验,最后达到价值性格化的水平,即形成品德。
这个过程需要反复多次地展开,兴趣、愿望以及有意识的外部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有意义的道德学习需要引导学习者进人行动情境,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感的需要,而且在行动中容易产生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新的不协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行为的发生。
如此看来,学校道德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都可能成为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契机。
一个人从认同价值,产生动机,激励行为,并最终形成人格,其间都需要依助情感的作用。自尊是个体道德成长的起点,关爱和彼此感受到爱是道德发生的条件。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最好的教育是通过最纯粹的人对人的方式获取最能打动人心的智慧经验。
搞清楚道德教育的意义,我们才能从原点出发,研究学生行为,科学引导,通过活动和他们双向沟通、对话,形成正确的教导、榜样、规约,在对等的关系,以接纳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