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药物:钙、磷等无机质是骨骼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骨质疏松的患者是由于钙、磷等无机质都等比例减少,所以抗骨质疏松必须要保证合成骨骼基本的原料如钙质供应要充足。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口服的钙只是停留在肠道中,需要靠活性维生素D的作用,才能够被吸收入血;
2、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的药物:钙进入血液后还需要成骨细胞将其运到骨骼上,因此抗骨质疏松的药物里有一类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的药物,如重组的PTH,又叫做重组的甲状旁腺素,这类药能够促进成骨细胞活性;
3、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又叫做二膦酸盐类药物。

(1)抑制骨吸收药:包括双膦酸盐类(依替膦酸二钠、氯屈膦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替勃龙,雌激素类,依普黄酮,雷洛昔芬,降钙素等。

注射用唑来磷酸钠可致类流感样反应
阿仑膦酸钠:第三代氨基双磷酸盐类骨代谢受体拮抗剂
帕米磷酸二钠:第二代钙代谢调节剂
雷洛昔芬:仅用于绝经期妇女,不适用于男性
降钙素:直接抑制破骨细跑活性,抑制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可抑制肠道转运钙,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刺激骨形成药:包括氟制剂(氟化钠、一氟磷酸二钠、一氟磷酸谷氨酰胺等),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骨生长因子等。
(3)钙剂(如碳酸钙)、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可促进骨的矿化,对抑制骨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也起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