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这个名字,80后应该不会觉得陌生,甚至是如雷贯耳。人物标签包括:新东方英语教师、跨界创业者、天使投资人、币圈大咖、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等。超凡的学习思考能力,异于常人的行动力,使他在持续跨界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把时间当作朋友》就是他一部广受好评的作品。
《把时间当作朋友》不是时间管理类的书,也不是心灵鸡汤,更不是通篇讲大道理,而是心平气和地分享作者的经历和思考,关于时间,关于学习,关于无法改变的和可以努力的。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和时间做朋友,运用积累的力量,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在华而不实鸡血满满的成功类畅销书市场中,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有诚意了。
改变现状,获得成长,当然要越早越好。我刚读完了三分之一,先简单分享一下前几章的主要内容。
困境
明明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偏偏不停地吃东西聊天上厕所,到最后“没时间了”,什么事也没做成。明明花了很多时间“努力”学习或工作,偏偏还是焦虑恐慌,到最后“没时间了”,结果不如人意。时间不受任何人的管理,总是自顾自地流逝。真正能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醒悟
你可以也应当用你的大脑去控制你的大脑,也就是“运用心智获得解放”,而不是“跟着感觉走”,被大脑所控制。心智是一个人过往知识和经验的总和,也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是在不断积累中。心智的差异,让不同的人可能因为一模一样的理由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现实
人人都想速成,但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有些阶段是无法跨越的。过程中自我满意度的持续下降也加剧了浮躁心理。别总想着“我要”什么,先想想“我有”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交换。没有人能做到完美,最多只能接近完美。我们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同样,未知也是一直存在的,我们只能在未知中不断前行,千万别钻牛角尖。心怀“梦想”可以,但现状无法马上摆脱。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容易迷失方向。接受现实,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提高效用。做现实的事,才是做正确的事,时间才可能成为你的朋友。
管理
这一章是关于制定计划、时间安排、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方法论,比如估算时间、记录时间花销、目标分解、流程预演等等,实操性比较强。包括这样做的原因,不这样做的后果,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等。
读完这几章,觉得有必要停下来好好想想了。
之前所在的行业其实是蛮鸡血的,被灌输了很多类似于“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挑战极限,超越不可能”“零投入自己做老板,年薪N万不是梦”的所谓成功励志观。离业务一线越近,这类论调越是不绝于耳。听得多了,时而相信,时而麻木。但现实中,出类拔萃的人是非常少的。大多数还是平庸之辈,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然而这本书的理念非常“佛系”,简直是个人成长类书籍中的一股清流。一上来就让我们认清现实,有些事情不要强求,有些事情改变不了。
知识付费的时代,铺天盖地的“零基础学会XX”“12节课教你XXX”“21天全面掌握XXX”你一定不会陌生。但当你花了钱,听了课,学到的可能只是一些方法和思路,离真正的“学会”“掌握”“拿下”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讲师们看似光鲜亮丽地跟你分享秘诀,但他们背后付出的大量努力和汗水,经历的挫折和磨砺,你是看不到的。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可以复制,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看似抓住机遇,轻轻松松名利双收,但在此之前,大多都是漫长的、艰辛的、也可能很无聊的积累过程。
所以呢,心态很重要。谁都有成功的欲望,关键在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淡定看待一切未知因素,承认资源的稀缺性,仔细盘点手中现有资源,并努力使其效用最大化。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才能处于良性循环中,才能不断进步。
来来来,敲黑板,看看我划的一些重点。
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来自内部的恐惧:只要开始做事,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来自外部的恐惧: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回避困难。很多人实际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
所有真正执行到底的计划,都是因为目标现实可行。普通人证明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已经有人做到了,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重要,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目标的实现有益。真正紧急的事少之又少,大多数事情只是“显得紧急”。所以评价任务只需要一个判断标准:它是否真的重要。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对实现目标真正有帮助的任务。
接下来三章的标题是学习、思考、交流,感觉更偏重于教大家如何开启心智,理顺逻辑,反思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先期待一下。
无需亲身经历,只是读一本书,就可以从他人的经历和思考中获得营养,来充实自己、保护自己,节约成本,绕开弯路,仿佛离成功更近了一点,想想也是一件超值的事情。我觉得,这也是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