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萌宠
穿越子宫的无声对话

穿越子宫的无声对话

作者: 空明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14:28 被阅读0次

            当你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一个充满危险的陌生世界时,你大声啼哭。而你的母亲刚刚经历了难以忍受的疼痛。

            你一出生就带着对母亲的“原罪”。之后的哺育又耗尽了母亲太多的精力和体力。这一切都不在可感知的亲身经历范围内。西方有些地方要求丈夫要在妻子生育时在场,这能间接体会自己母亲的痛苦付出。

          在医疗尚不发达的过去 母亲不止是疼痛,而是需要以生命来犯险,让我们回到1850年发生的“洗手革命”(下一页资料取自得到课程)。

    读书人(回忆1)献给我过世的慈父 回到丛林(回忆2) 青春的天堂和地狱(回忆3) IT炼金需要怎样的素质(回忆5) 发情期的麋鹿们(回忆6) 插队逆天逻辑的证明(回忆7) 从直梯到攀岩(回忆8) 超越心中的围墙(回忆9)

            近现代医学文明让出生死亡率呈了几个量级的下降(19世纪50年代的千分之一)。我们今天知道,怀孕期间孕妇的子宫血流非常丰富,血管会扩张增粗,为的是给胎儿供给更多营养。但是,这种丰富的血流也给细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产妇容易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很难控制。这就是产褥热。

            1840年,医学界根本不知道还有细菌的存在,更不知道感染是怎么回事。塞麦尔维斯医生的洗手革命当即就使当月的病死率就从18.27%迅速地降到了2.19%。故事细节就不展开了。

            大医生塞麦尔维斯写了有关“洗手革命”的文章却一直不被发表。后来,好不容易发表了,也并没有在医学界引起大家的关注。再后来塞医生丢了工作,出现抑郁,因为精神失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再后来,他被精神病院的保安用棍棒打死,享年47岁。我们来到世界不该感谢这样伟大的医生吗?

            除此之外,在第一瞬间,除了你的母亲,你遇到的另一个天使就是“助产士”。而这,就是我母亲的职业。作为产科护士她接生了数不清的婴儿。产科主任都拿不下的疑难案例,她都能胜任。

            我母亲默默无闻地行使“天使之责”30多年,成就了无数生命的第一次绽放。今天她已92岁高龄,起居都需要有人照看。但她依旧在生命落幕的终场里尽力保持着自立的尊严。

            多数人对母亲的记忆是慈爱,而我的回忆是对自尊和奉献的超越。我希望通过这篇美篇,给大家展现一位少有笑容,却令人尊敬的普通母亲。

            婴儿在子宫中享受着皇帝般的顶级待遇。他们并不想出来。小鹿小马一离开母体,几分钟后就能站立了。

            而我们人类,“我还没长好呢”,出来时,婴儿只能以啼哭表示自己的不满。为了安抚这些小王子和小公主,我的母亲和助产士们,把微笑留给了那些焦虑的产妇。

            人生第一次生命仪式可能发生在午夜,也可能发生在凌晨三点,助产士成为夜班最多的职业。

            回到家,母亲早已精疲力尽。我和弟弟很少看到母亲的笑容,甚至感到紧张。调皮的男孩少不了挨揍,我从小就属于那种挨了揍也长不了记性的那种熊孩子。

            我长到一定年龄后,母亲发现,打了我,她比我还疼。于是改变了“行刑手段”,两手掐住我上臂的肉,向外翻拧,顿时,我上臂就盖上了青紫色的“臂章”。我像是渣滓洞关押的共产党员,一声不吭,心想,我是她亲生的吗?

            母亲嫁给了 一位很有才华的大学老师,他就是我的父亲。我今天都很好奇,从小到大,我从未见过他们吵架,不知道传统家庭是不是都不当着孩子吵。我一直对家里为何井然有序无感。

            父亲每天坐在书桌前研读,忙里忙外的母亲却从无怨言。爷爷奶奶也和我们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说话声音都很小。一家人似乎没有焦虑,甚至没有值得着急的事情。          我自己有了家庭后,才注意到,维系如此安静平和的家庭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即便没有吵吵闹闹,总该有开怀大笑或对不满的偶尔发泄吧,没有,母亲总是付出最多的一方,她全然承担了一切。

            连家里不多的几件中小型家具,也都是母亲用自行车从五站地以外的海淀镇拉回来的。

              晚上,父亲很有兴致地给两个孩子读小说。讲些他从外文书上读来的故事。母亲从来不在身边。她总不在我们的视线里,但冬去秋来,寒来暑往 ,该有的棉衣棉裤,手套,袖套等都做好了。吃穿用度该买的也都一样不少。这个比格力空调更静音的家庭一切运转正常。直到有一天,母亲去北安河支持地方医疗。这个家才失去了往日的“正常”,好在不久,父亲也去武汉“劳动锻炼”了。我们兄弟俩都进入了北外的少年之家。

            人们心目中的母亲是慈爱的,耐心,甚至唠叨而我眼里,母亲似乎是“无感”的。就像人们对最优秀电脑操作系统的赞誉,当你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时,它才是最完美的。

            接下来,让我们讨论一下现代老人的自尊问题。人老意味着身体机能的退化,总体上出现不可逆的功能性退行。要继续维持自身的生活质量,确实需要一定的经济积累。

            而作为农耕文明,过去我们依靠“孝道”来从子女那里获得生活保障。而现代文明不同了,依靠政府管理发放年轻时积累起来的养老金,以及靠国家税收支持的福利(包括医疗)保障制度。

            热播的连续剧《都挺好》就上演了城市文明中,“孝道保护伞”下的愚孝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如何才能翻过“孝道”这一页呢?首先在观念上就得放弃“养儿防老”。儿女不是我们的私产,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儿女成年后继续在经济上给他们输血。培养“妈宝”就是在为自己和子女的未来挖坑。

            有尊严的父母既不想着为子女留什么财产,也不要用自己的衰老拖垮他们。我母亲照看血栓卧床的老伴儿将近十年。老伴儿走后,在自己感觉难以独立生活时,就主动选择住进敬老院。尽管到了周三,周六(我们探望的日子)还是很期待。

            但卧床的母亲(92岁了)依旧坚持最大限度地不拖累子女。一生的自立,一生默默地撑起一个“无比安静”的家。付出时她不让你感觉到她在付出,关怀时她也不让你觉察到她的关怀,甚至很多次,摔伤了,只要能扛过去,她也不让你知道发生了什么。

            与大洋彼岸小儿子的每次通话都是那么简短。她真的是没话可说,语言对她最大的意义是声音本身,而不是声音承载的字面意义,每周都期待,但每次却组织不起真正能表达情感的文字。让人感到这种沟通像是怀孕母亲在与子宫中婴儿的对话。无言,但却胜过人类的任何语言。

    查阅更多作者美篇,请点击下列链接:

    空明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穿越子宫的无声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dj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