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的定义
衬托是为了突出对比双方中的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次要描写对象进行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个特点。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以下三个案例是反衬。
示范1:现在去英国,从中国坐飞机,十几个小时就到了。1920年从中国到英国,只能乘船,我们的船在海上走了二十多天,还没有看到连英国的影子。(作者更喜欢现在的出行方式:飞机更快!)
示范2:我随便提了几本书,他就从二十几个书架中把他们找了出来。我家的书比他家少多了,书架也没几个,但我常常为了找一本书,弄得满头大汗。
示范3: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地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通过细致的描写海鸭、企鹅,来突出海燕)
下面的是正衬(正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似的事物来进行比较,突出主要描写的事物)
示范1:以前我以为自己很努力,可是看了小王的作业,我才知道小王比我更努力。(我和小王都很努力,对比下,突出小王更努力)
示范2:今天的面试失败了,走在回家的路上,乌云一大片一大片的压了下来,让他本来郁闷的心情更加糟糕了。
示范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衬托的作用
衬托的作用是为了突出某一种种特点。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示范:
现在去英国很快,以前去英国很慢。(对比)
现在去英国,从中国坐飞机,十几个小时就到了。1920年从中国到英国,只能乘船,我们的船在海上走了二十多天,还没有看到连英国的影子。(衬托)
衬托练习
示范1:堵车 小王迟到1小时 我迟到40分钟
因为堵车,我足足迟到了40分钟,到学校后,已经上完了半节课,我以为我是最晚的了,没想到小王更晚,迟到了1个小时。
示范2:
端午节的时候,中国人一定要吃的东西就是粽子了。粽子有甜,有咸,也有淡。今年在广州过端午节,留学生老罗尝到了南方的咸粽。粽子里面有肉、蛋黄、绿豆、虾米等,食材十分丰富。和南方材料丰富的咸粽相比,北方粽子就简单得多
粽子里放上一颗红枣,甜甜蜜蜜,也不错。中国人大部分只在端午节吃粽子,可是作为一名外国人,老罗对粽子的爱比中国人还深。自从尝过了粽子,他天天把粽子当早餐,连续吃了一个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