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的碰撞,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最近冬至、圣诞节刚过,冷热分明的节日气氛,又抛出了人们对这个话题的讨论。
极端一点的保守派可能会把这个话题推到爱国主义、文化存亡、谁过圣诞节谁就是卖国贼,这样的激进的民族情绪中。这些人显然是没有认真思考过,年轻人为什么热衷过圣诞节。反正在他们眼中,中国的就是最好的。没多少文化的人声嘶力竭的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真不知道是好是糟。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个话题进行思考。
大家对传统节日的印象是吃吃吃,对于洋节日的印象是买买买。这倒是真的,端午节我们吃粽子,春节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而过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节日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消费、玩乐。
虽然印象是这样,但我并不觉得吃和买就是决定节日兴衰的关键。因为西方的节日也包含了吃的内容,情人节吃巧克力,圣诞节吃火鸡。所以,中国节日的衰败肯定不是因为围绕吃,况且吃还是年轻人玩乐的一项重要项目,不可能拖了传统节日后腿。
中国以农耕立国,所以在过节时自然少不了吃。在物质经济不发达时代,能吃上一顿饺子便是当时人们最大的期盼。但现在,时过境迁,消费文化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消费有着最旺盛的时代生命力。人们热衷消费、享受,哪种节日包含着消费、玩乐的因素,人们就偏向哪种节日。双11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由中国人制造出来的节日,虽然没有什么传统精神文化上的价值,但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之所以成功,就它因为它是由最潮流的消费文化所酝酿出来的。
传统节日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文化精神。传统节日,是让我们知道父母、家庭、祖先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团圆,要祭祖,要传承各种民俗、典故,这些东西正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
但与之很矛盾的是,我们的城市是不提倡放鞭炮的,也不常见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会在自家门上贴出春联。我们城市的现代性和文化的传统性似乎是不融合的。城市破旧立新,大拆大建,迫不及待地拥抱现代化,每一个城市都在向着国际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伴随城市的以消费,享受、竞争、商业为主流的文化,而新文化必将会消弭传统文化的影响。
你可以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用进化论的眼光看待这一文化的更替。觉得只要是人民选择的就是正确的,传统节日不与时俱进,那就活该被淘汰。既然是属于民众的节日,当然也有被民众创造和遗忘的权利,文化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些人喜欢过洋节,无非是因为洋节日可以给他们提供吃喝玩乐的一个理由,可以和朋友聚聚会,在节日折扣的利诱下买下心仪的物品。在城市忙碌、焦躁、匆忙的节奏下,他们也确实需要一个出口,偶尔放空一下自己,卸下疲惫,放纵一下自己的欲望。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是顾不得传统节日中的那些文化精神传承的。
但你若问他们懂得多少西方节日的历史,恐怕他们知道的并不会比传统节日多。
吃喝玩乐的欲望他们随时都是有的,只是商家们恰好在这个时间点集中满足。所谓的情人节,圣诞节,都已被中国商家本土化了,赋予了消费、玩乐的新内涵,毕竟包装舶来的概念总比包装形象已经固化的传统节日要容易。试想一下,如果你看到端午大促销、中秋折扣价这样的概念,肯定会感到怪怪,因为传统节日已经暗示了我们该去做什么,而不是应去消费。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逐渐消弭,这当然是让人悲伤和忧心的。可面对现代化的巨浪洪流,我们似乎也无能为力。想让传统节日焕发生机,首先是要有一众有文化、有信仰、不盲流的公民,在物质消费中追求精神食量,在现代潮流中守望传统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