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读书笔记十一
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所谓“谴责受害者”,就是当不幸的事情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受到伤害,应该有罪有应得的一面。这其实是给受害者造成的新一轮伤害,从感情上说比原本的不幸更让人难以接受。
其实我们这种“谴责受害者”思维,并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我们是害怕这种不幸的事情轮到自己头上,所以才会产生别人遭遇不幸是因为他自己不够完美或者做的不够好才导致不幸的发生,像我这样认真和完美的人绝对不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谴责受害者”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就会变成“寻找替罪羊”,这在心理学上叫“替代性攻击”,就是为了宣泄怒火,让无辜者受伤害。
今日小学问:
受害者很难得到无条件的同情,因为我们会通过谴责受害者来获得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同样的道理,不幸发生时,无辜者也经常成为替代性攻击的对象。这种倾向本来是为了获得安全感,但却让我们离真正的安全感越来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