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校去韶关南雄支教大半年了,这次周五下午第二节要回来讲座。
昨天毕业照相,我看到了周校的身影,看到他跟大家打着招呼。原来是毕业照连讲座一起。
讲座在物联网教室,设计高大上。几个淡绿圆桌,大家分开围坐。可以选择自动录像,上公开课或讲座要提前联系预订。
他赠送他刚出的关于骈句的书。
不是老生常谈。从他的这场讲座中,我感受到两点:
一、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就像王君老师在序中说,能执着地把一件事做下去,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而周校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不停地在教学这块园地上耕耘他的“骈句”。从论文到课题到教学片断,处处可见他踏实的脚印。他的骈句之著作,有大量的引用、方方面面的写作实践,里面还是有其精华的。
二、价值意义的实现。他做的事,让我知道,他的支教完成了一个普通老师不能完成的事情。他虽然在一所学校支教,但他的讲座动不动就全市范围,影响着全市教育。他积极改变并推动着韶关市的学校管理建设,比如集体备课制度。就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成就感。
所以尽管当地条件艰苦,但他还是有获得感。他可能会多支教一年,韶关方面已经挽留了。我想他回来也没多大意思,与其回来面临着退休,不如让自己的价值意义更大,这大概就是他的想法。
我想,他的行为及管理层面的影响,会不会让副校长支教流行开来?
听完讲座,很多同事都感慨地说:为什么有些老师会选择一辈子留在艰苦的山区乡村,因为被需要。
被需要,才有价值感、幸福感。
写于2022.5.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