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两天前气温就已经降下来了,炎热的夏天算是告一段落,哪怕是太阳再透亮,仍然是清凉的,不会有闷的感觉。
秋天的感觉也在一场大雨后,我突然觉察到的。所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下过雨,最明显的是气温降下来,抬头看看天空,格外地蓝,心情也跟着透亮起来了。
古人对秋天有很多著名的诗句来歌颂,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再遇到秋日下大好心情,不会只干巴巴地说,天气真好,空气真舒服,也可以用古人留下的优美诗句来表达共鸣的感情。
秋天,大家喜欢去山上,去野外来看红叶,来感受广阔天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幅美好的山村画面就在眼前。
曾有一段时间,我每天写上四句诗,往往是前两句描写景色,后面是我的心情,再在想来,竟然和古人不谋而合。很多古诗也是前面写景,然后寓情于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听就是感叹离去了这地方,却不见得有多么地舍不得。这是当年范仲淹在外服役,想回家了,但却不能,思乡之情跃然于纸上。
杜甫在当下的名气很大,但在他生时却不一定如此,相反过得不怎么样,但他有一颗宽大的心,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心中装着人民。
其实,杜甫都明白,他的苦恼也都是因为没有钱,一句“不为困穷宁有此”道出了囊中羞涩,让他很多事情也只能无奈,只能空感叹。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梢,低者飘落到池塘,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把茅入门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这几句,可以看出当年的大明星是多么的落魄啊,年老无力,没有家底,茅草屋被风吹得草飞扬,还不得不跟孩子生气,他明白,只是因为他穷的原因。
他也说了,自从安史之乱后,就没怎么好好睡觉了,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但是杜甫并不是为他一个人的悲苦命运吐槽,而是天下像他这样潦倒的人太多了,他是多么希望,当时的大环境直接分配房子给大家啊,如果要是直的有这样的好事,杜甫说了,就我一个人住破房子,冻死我也觉得值了。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算是杜甫对当时条件的一种无奈吧。
为什么后人称赞他呢?
还是他的胸怀宽广啊。
当然,也有在秋天里感受到小清新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初秋的夜晚,躺在天空下,仰望星空旁边的萤火虫,闪闪光光,天空像4k高清冷画屏一样牛郎织女,在天上演绎着他们的爱情故事,多么美妙的秋叶呀。
如果不读上几首古诗来了,心情吟上几句总是显得没有什么文化倘若顺口说上几句,马上档次就上去。
古人今人都是普通人,感觉都是差不多的,甚至这么多年来,大家的感受和审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比如我就曾经觉得秋天比春天更让人有惊喜,我们当然不是说春天秋天到底哪个好,只是说比起来我更觉得秋天会给我无尽的感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这首诗就说明有的诗人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他就觉得秋天堪比春天,并且在秋天里诗兴大发,真的想吟首一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和这只鸭子有共鸣,恐怕就是这片树叶了。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秋天来了,只是这一片落下了,叶子先感觉到了。
自古文人多,清高文人的处境也并不是多么美好,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位诗人是多么的诗意呀,流浪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个客人,这么多年病痛都伴随着他,此刻他站在秋天的高台上,心情并没有欣赏这秋景的惬意。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秋色到底是什么样的气势呢?如果和南山的气势来相比,一下是不是立刻真实的多了?
文字最终还是表达和描述,懂了这一点,我们自己去欣赏古诗词或者带小朋友去读懂的话,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你看看大家最熟悉的风,在这些文字高手里,他们写的是多么的形象呀。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风能把秋天的叶子吹落,能把二月花吹开,在江面上飘过,能够掀起千尺浪花,钻入竹林里,风声沙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