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到经常去的一个菜市场去买菜。
菜市场不大,位于一个即将拆迁的城中村的空地上。几年前,这个村的耕地被征收后,村民们都自谋生计。有心眼的,看到附近有几个小区,想着民以食为天的古话,就批发了些蔬菜在这儿摆摊,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其他村民看着眼红,便也加入其中。逐渐就形成了一个菜市场。
初始,城管部门也曾以影响城市形象等理由,要求摊主们撤摊或挪地方。人家代表的是政府,摊主们自然不敢违抗,只能乖乖收摊。可每次都是,城管们前脚走,摊主们后脚又摆上了。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玩多了,大家也都成了熟人,城管同志就睁只眼闭只眼了。随着菜市场的不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看到她只是占用了一块空地,并不影响交通,再加上她确实给附近的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就默许了她的存在。
可是,我今天到了菜市场却惊讶地发现,这儿冷冷清清,几无人影。我正犹豫着要离开,就看见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个菜摊。摆摊的是一个老丈。我走过去,看看他面前摆着的各种蔬菜,刚俯下身子准备挑菜,就听到身边一个声音响起:哎,我说老头,不是给你说了上面下来人检查,你这两天不要摆摊吗?
我直起身子扭头看去,却是一位身穿制服的男子。他的脸上带着无可奈何的表情。老者陪着笑说:就一会,马上就收了。城管男听了老者的话,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他语气轻松地说:你再忍一天。明天检查团就走了。老者连连答应:行,行……
我困惑了一会,突然想起,最近我们这个城市正在开展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据说,有检查团正在进行验收。据说为了应付检查,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甚至有传言,假如走在街上,有人问起社会主义价值观,若答不上来,就说是来旅游的,千万不要说是本市人。而让菜市场暂时消失自然也是措施之一了。这让我不由想起了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关于“模范村”的描写。
当然,我并不反对创文明城市,相反,如果我所生活的这座小城能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我自然也会感到骄傲与自豪。但是,倘若这文明城市仅仅只是一个光鲜的的外壳,纵使获得后又有什么意思?何况,为了这个光鲜的外壳,弄虚作假,甚至不惜破坏市民正常的生活,这又算什么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