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三尺讲台近20个春秋,有过满意幸福的课堂,有过失意惆怅的课堂,更有很多普通记忆渐远的课堂。一般都是跟学生斗智斗勇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高度就阿弥陀佛了。然而对幸福课堂的渴望还是我们追求的动力!
语文本是一科非常儒雅,有蕴涵的科目。她用恳切的言辞记录了历史的进程;用隽永的语言抒写了内心深处的细语;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身边秀美的河山。语文课堂是一首优美的诗:源于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诗性语言;源于教学的内容,多是诗意浓郁的文学作品或文辞优美的文章;源于语文教学,可以运用天马行空式的感性形式和诗性思维;源于语文教学的效应,主要依靠心灵感染和灵魂熏陶;源于语文生活,本就是充满诗意的人类生活,她每个细节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那节《三峡》
实行小组竞赛制,先是小组赛读,这种尝试在开学初甚至很早时就很受同学们喜欢,07届时记得推出了全校朗诵的一等奖:李云孔以京的《黄河颂》,值得庆幸的是前两天在合肥新闻里还看到孔以京作为青年代表的演讲,大概那时就是很好的启蒙吧。开学初校内进行的普通话诵读,4组同学就表现突出,《少年中国说》代表班级获得全校第一名。有这么多底蕴,学生的诵读表现还是很棒的,积极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上来了。
后来的词语解释,背诵、翻译都像打了鸡血似的踊跃:曹俊辉想秀一秀背诵,好,流畅完成;王梦圆想证明自己,可以,顺利实现;哦,5组强力推荐李海东背诵,全场大吃一惊,虽有结巴,但真的很不错,掌声热烈!连黄俊涛袁浩都会了,集体的力量真是无穷的。事后我和同学们探讨,这是我感觉幸福的一节课!
这些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元素。让学生也让老师真正走近诗意语文、诗意人生的殿堂。人课合一、融为一体,带给了我精神上的震撼。
又一节《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的名篇,前几届教,感悟不深,后来查阅了余映潮的上课资料,还有《语文报》的一等奖授课,忽然了悟了些,调动多年来阅读的材料积累,原来苏轼本身就值得认真研读,设置了几个环节抓重点词:读出文言味道;读出快乐的情感;读出宁静的心绪;给文段分段两段,三段,四段,各自分法理由;更值得骄傲的是对苏轼的介绍。
才华横溢的苏轼:引用苏轼与苏小妹打趣的对联诗。
苏轼:乡躯未离闺阁房,额角已到画堂前
苏小妹: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唇边
新婚的苏小妹用诗句难住了新郎官:闭门推出窗前月
苏轼捡起石头投入天井的水缸帮忙,秦观立刻答出:投石击破水中天,演绎一段才子佳话。
恃才放旷的苏轼:他与王安石的传奇故事。
王安石: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东坡省亲返回要沿江顺流而下,三峡分为上峡、中峡和下峡三部分,其中中峡水势凶猛水流湍急,素有“鬼门关”之称。待东坡想起王安石的吩咐之后,舟船已经过了中峡,东坡无奈,还是命令船夫打上两坛中峡以下的江水回来,回到京师,东坡把两坛水送至王府,王安石取该水泡茶,立即品出这不是长江中峡之水,指出茶色出的太慢,是下峡水,茶味过于平淡,上峡水过于凝浊,都不如中峡水合适。
悲境中豪放的苏轼:
1《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苏轼的养生之道: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泡脚诗句;东坡留下的苏堤;以及余秋雨散文的《东坡突围》
这样的介绍是自我阅读的结晶,学生听了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吟诗感怀,无不对苏轼欣赏不已。这种引领让孩子“见”到了文字背后鲜活的形象,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情境和感触,从而触摸到文本蕴含的真情。文字与举象之间的转换才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终追求。
语文课堂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温不燥,慢慢品、慢慢赏,让文本与阅读主体亲密接触。他告诉我们,行走在文本的从林中,看到了潺潺的清流,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嗅到了扑鼻的花香,人的精神会得到震撼。在文本中能看到自己美丽的倒影,真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渡人人自渡”。
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展示的课堂,是不断生成的。我们在课堂改革上走了很多的路,停停走走,犹犹豫豫,但探索追求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学洋思,学杜郎口……飘悠不定,学来学去,他们成功的经验无法在我们的课堂上扎根开花结果,因为那是他们的。我们只有立足我们的课堂,选择适宜我们的教学课堂,才是最好的最幸福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