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儿八经的端午节,这一天没有吃上粽子,所以首先摆一张端端正正有仪式感的端午全席。仔细辨认一番,小林老师画的这四大筐,从左到右依次大约为:九孔莲藕、猪肉咸粽、樱桃、枇杷。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吃我妈包的猪肉咸粽,提前腌好的肉,半肥半瘦那种。一锅煮熟,香气四溢。肥的已经半融化,猪油的特殊香味深深的渗入每一粒糯米之中,瘦的已经软烂的不行。吃的时候要有心机,争取每一口糯米都能搭上一点点瘦肉,一个粽子吃完,一小坨瘦肉也正好吃完,这就是一个小孩心里的计划经济。
四大名筐甜粽子我并不太感兴趣,豆沙馅的还马马虎虎,红枣的是最不喜欢。但是,成都的红糖冰粉、红糖凉糕,我是非常喜欢。尤其这一次造访,几乎每天都吃好几碗。
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端午节早晨下着丝丝小雨,我吃了满满一罐米线和两份凉糕,一天都没有饿。
我估计吧,川菜太咸太辣太重口味,就特别需要有这样非常浓厚的甜味来中和一下。吃完早餐按照计划前往武侯祠,骑车路过石室中学,路过锦江的一座桥,嗯~~~你瞧我发现了啥?
端午节——回娘家这座桥共有九组民俗风情画,分别为:三幅清明,三幅端午,三幅中秋,都是单色线描。端午节还有两幅,一幅是包粽子,还有一幅好像是划龙舟吧?也许吧。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近视的我骑着车竟然能发现桥栏杆的这些风俗画,直到现在想起来还是要说:真是好运气。我一手举着雨伞,一手拿着手机弯着腰拍照,可能阵仗有点大。等我拍完,回头一看,发现好几个人也在跟着拍。
成都人的餐厅主打广告,就是这么霸气侧漏,哈哈! 鬼画符一样的招牌,我看了半天才明白,这家不是普通的水产店,人家只出售专供放生池的鱼苗,乖乖,还有这样的营生。 关公横刀立马为“耍都”站台,我叹口气摇摇头,走了。晃晃悠悠,一路骑车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武侯祠,小雨停了。
今天天气凉爽,武侯祠游客有点多,我没有提前预约门票,走到了这里,心中不免有点慌。那啥,不会进不去吧?
武侯祠虽然直面熙熙攘攘的武侯祠大街,但是门口有大块影壁,从中国古建筑群的布局上说,这是刻意制造出的一种节奏,一个缓冲。游客走到影壁和大门之间,不由自主就进入了一种氛围,真讲究。现场扫码自助买票,进门刷一刷身份证,五分钟搞定,轻松进入。
一进大门就会看到景区里的指示牌,字少信息量大。其一:除了英文还有繁体字、韩文,有意思;其二:竟然是两个庙一个祠,三个单位挤在一起?其三:75米、120米、190米,距离暗示规模。
这个英文翻译还挺有意思的,不过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老外可能看不懂。第一家单位(汉昭烈庙),是诸葛亮给自己的上级领导刘备修的;第二家单位(武侯祠),是南北朝时候老百姓给诸葛亮修的;第三家单位(三义庙)估计是《三国演义》出版发行后,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吁下修建的。
为什么最后选用了武侯祠做为三家联盟单位共同的对外宣传名片呢?
因为诸葛亮的群众基础好啊!
进了大门回头再看一眼影壁,忍不住暗自赞叹!如果没有这一道遮拦,直面大街,三家单位的风水就流失完了。一进大门,东西两边各有一块碑。东边的叫做“三绝碑”,也叫做“唐碑”,两个名字综合起来,意思就是唐朝时期三个水平很高超的人联手打造出来的碑。内容的核心思想是表彰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这三个水平很高的人,一个负责撰写文章,一个负责书法誊写,一个负责刻录碑文,全是当代高手名家,因此“唐碑”是很有价值的文物。
“唐碑”这篇作文写了应该有一千字,若是用A4纸打印,恐怕有一页半那么长,如果把文言文改成白话文,怕是有三四页那么长。作文按照总分总的思路撰写,简洁深刻,杜绝空话。开篇总体概括了诸葛亮品学兼优的感人事迹,接下来分为四个段落分别总结了诸葛亮的四个优秀品质。例如:工作能力很强,十几年里就辅佐刘备打下江山;忠心耿耿,对刘备及刘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清廉洁净,身居要职却没有积累大量财富;会带队伍,培养的辅佐团队清一色都是好样的。
对面的碑叫做“明碑”,明朝留下来的,被“唐碑”的三绝比的没有啥名气。估计是为了平衡对称,立在此处。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唐碑”站在对面,它的分量就不一样了。
“明碑”的内容比较常规,讲述汉昭烈庙及武侯祠前前后后翻修的背景资料,其中专门点名表扬了刘备。
两块碑文,算是一个序言,接下来进入刘备的主场区。
“明良千古”,这个牌匾一箭双雕,同时表扬了两个男主人公。重点夸奖了刘备有眼力慧眼识英雄是伯乐,三顾茅庐引入优秀人才,同时也巧妙的赞诸葛亮是匹好马。两边的对联大概意思就是君臣放到一起供老百姓祭拜,全国仅此一家,成为千古佳话。
仔细看那个“明”,考考你的眼力。初夏的小雨,为古老的院落平添了湿漉漉的气息,十分静谧。
我戴着耳机信步于庭院,庆幸自己最终还是选择武侯祠做为2021年端午节的收尾之笔。在此之前,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来这里。受我妈她老人家“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的影响,我对三国的印象只停留在小时候听的评书、语文课本部分章节,就连名噪一时的电视连续剧都没好好看过,真惭愧。
好啦,现在继续回到武侯祠现场,正前方金光灿烂,蓬壁生辉的地方就是供奉刘备的庙堂。刘备的塑像与旁边关羽塑像(后来被称为关帝)非常相像,我就懒得放他的塑像了。总之两个人都戴着有珠帘的帽子(冕),都黄袍加身。唯一的君臣区别是,刘备和关羽手里握着两种不同的道具。
昨天参观了韩城的梁代村芮国博物馆,听蔡馆长介绍中国古代封建嫡庶传袭制度,他提到两个从百姓草根逆袭上位的人物,其中一个就是刘备。来,接下来我们看看武侯祠里为我们准备的刘备家谱,让我们了解一下刘备凭什么被称为刘皇叔?老百姓怎么就认为他是有皇家血统的皇帝,成为两汉之后的蜀汉正室。
从刘启到刘备,朦朦胧胧,说不清道不明的血缘关系就这么被简单明了的一脉标注下来了,我忍不住呵呵。好吧,刘皇叔,您果然是来恢复汉室正统的。刘备身后两点钟位置,有一个小胖子的塑像,是他的孙子。如果对照上图的谱系看,这个小胖子是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音:晨)。据说这个小胖子有把硬骨头,他气不过自己的爹(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献媚讨好,轻易投降,自告奋勇带兵迎战,结果被他爹蔑视了。刘谌一怒之下,回家自己灭了妻儿老小,然后到汉昭烈庙里向爷爷哭诉一番,自刎殉国。不知道事情真相如何,反正这件事被川剧典型化、艺术化,公开了,名字叫做《杀家告庙》。
戏唱词(选段):“一出南门云送风,不觉扰了昭烈宫。皇主,我不能保住你的江山,只将血肉还祖宗!
虽然我读《三国演义》很有限,但是从小听收音机里的评书,就对这个阿斗非常厌恶。
关帝爷塑像来了,慈眉善目,穿戴和中间的刘备极为相似;和站在“耍都”门口的那一尊常见的关羽形象迥然不同。如果没有介绍,对我而言,这尊塑像的辨识度为零。关羽塑像两边分别有两组塑像,分别是儿子和孙子。
关羽的儿子,名字就不罗列了,反正看起来是一文一武的职业方向。 关帝的孙子塑像。不过,据说关羽这条血脉没有传下来,被庞德的儿子灭族了。唉~接下来走到刘备塑像另一端看张飞塑像,铜铃大眼,黑脸大汉,和想象中的完全一样。
我个人感觉这尊塑像把张飞刻画的非常生动。张飞一只手不自然的拉扯自己的锦衣宽袖,小小的细节透漏出局促不安,性格特点一下子就出来了。 张飞之子,基因改良,铜铃大眼还在。 张飞之孙,哈哈!刘备不仅有赤胆忠心的结义弟兄关羽、张飞,其麾下还聚集着一大群英雄,他们按照“武将”、“文臣”两组,分立于堂下两侧长廊。
排在武将最前面的,居然是一个文官打扮的白脸老干部。慢着,不是说好的武将吗?他是谁?
他就是赵云赵子龙!你敢信?!这尊塑像让我极为失望,心目中那个英气逼人、白盔银枪的圣斗士赵云,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一看再看旁边的文字介绍,没错,就是赵云。
后来我才知道,因为跟着刘备、诸葛亮一路征战最后善终的武将没有别人,赵云是唯一,活了好大的年龄。也许是为了突出这一点,就选了他离退休时候的形象。
好桑心,好蓝过。
文臣之首——庞统(凤雏)。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卧龙与凤雏,前者是诸葛亮,后者是诸葛夫人,,,,没文化真可怕。刘备塑像对面是两组“出师表”碑刻。一组是前《出师表》,一组是后《出师表》,内容并不一样。
前《出师表》,是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大家都很熟悉其背景资料;后《出师表》从未听说,据说是在吴国发现的,约莫十有八九也是诸葛亮亲笔撰写,只不过收信人不是蜀汉小皇帝,而是诸葛亮在吴国的某位大叔大伯大侄子。
无论前出师表还是后出师表,都是诸葛亮为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忠心耿耿,良言金句的充分体现。
岳飞手抄版《出师表》两块《出师表》石碑前,有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不知道是被岳飞的书法吸引,还是唏嘘诸葛亮的功德。两篇《出师表》在唐宋时期颇为流传,估计那时候凡是读书的中小学生都要熟读背诵,岳飞当年也是两篇一并抄写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
诸葛亮和曹操同为丞相,同为高智商人才。一人英名浩气永留,一个千百年来被不齿为奸臣,区别就在于一个字“忠”,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好啦好啦,该铺垫的都铺垫了,气氛组完成任务,调子敲定,接下来武侯祠的真正男一号即将出场!
一进门是汉昭烈庙,二进门就是武侯祠。门口挂了多少幅对联?攻心(不是宫心)计藏在其中。前阵子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名字叫做《琅琊榜》,剧照里一大群男演员个个风流倜傥(奶油小生)的样子。琅琊榜和琅琊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关联,还好,没有蹭人家诸葛亮的流量。
诸葛亮是琅琊人,这么好听的地名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查了查,有的人引经据典说是琅琊在今天的山东,但是还有人板着脸说才不是呢!好吧好吧,大家不要看到诸葛亮有一个“躬耕南阳”的定语,就误以为他的籍贯是今天的南阳市即可。
嚯嚯嚯,这个牌匾气场够硬!看来“宇宙”这个词语,并不是舶来品。武侯祠的正殿里,端端正正坐着诸葛亮,和前面的三位大人物一样,都披着金灿灿的外衣。
讲解员说,当年陈寿先生在《三国志》里将诸葛亮描写的才貌双全:从小学习成绩一流,性格温和,身高1.92米,相貌英俊~套用现在很流行的模版就是:明明可以靠颜值,但他却非要拼才华。
塑像和电视剧里的人物形象差不多,离想象中的高颜值差了很远。 这个牌匾,从内容到形式我都喜欢,大写意。三进门就是“三义庙”。
整个武侯祠的建筑大多采用卷棚顶,我没有留意看屋顶两边是悬山还是硬山。
瓦片、柱子、额枋,大多采用灰色和黑色,雀替装饰用了单线描金勾勒,这种色彩搭配还挺合适的。我问自己,如果换一种色彩搭配,给这几个男神,还有其他方案吗?
想了想,我觉得没有。
又是一大波对联 三义庙文创雪糕,三个脑袋先咬谁?服不服? 咬一口草莓味的三巨头雪糕,透过栅栏看三位义士,皆为创业史前的布衣百姓造型, 刘备的供桌上不知是谁献了一束草花。 关羽身前有一个特别能讲的讲解员,带着几个家庭滔滔不绝讲了一路。 张飞:让我静一静离开三义庙,剩下的时间不长不短,我决定放弃锦里,直接去找传说中著名的惠陵(网红拍照墙的尽头)。
初夏,池塘里的荷叶在怒放。绕来绕去找了一会儿才终于发现这个竹林掩映的武侯祠必来打卡地。
西南园林味 绕着这个六角亭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楼梯,怎么上二楼啊? 红墙绿瓦,竹林掩映,确实别有一番风韵,果然是拍照圣地 情侣鞋不错 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不知道是不是事业单位。武侯祠最近有一个临时展览——大三国志(动漫游戏)。因为时间有限,匆匆进去转了一圈。结论:不明就里的进去,稀里糊涂的出来。
展览区的外围幕墙全部包裹成赤红色,上面应该是各路英雄好汉的画像。我能记住的除了赵云,就只有马超了。 展览区门口的小溪里,飘着浩浩荡荡的红色战舰。可不是草船借箭的那种小木船。 陈寿先生看到这一幕,会不会跳出来怒喝:版权所有,不得游戏商业使用! 假装认真的放了几组“文物” 甚至还放置了几幅仿真壁画,话说那时候的马,可真不好对付。 看了一圈,我还是只听说过赵云和马超两个名字。 游戏里的三国人物形象,确实更符合现代的审美,“大三国志”上篇完。 实在不想进去了,但一念之间,脚步就已经踏进门,“大三国志下篇” 没看懂,没关系 这一组,还是完全不明白到底是几个意思。 白门楼,记不得这个典故;赵云救阿斗,这个懂。 英雄!出了武侯祠,看看时间还来得及吃午饭,骑着自行车往天府广场溜达。
散伙饭,吃啥好呢?
银杏金阁 最后决定在小吃摊上来一碗成都小面尝尝,老板还非让我加一份钵钵鸡,原来就是传世中的串串。 看到这里,我笑了,你也笑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