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监考,早上宝姐送小薄荷。
起先,我各种不放心,担心冒出什么幺蛾子出来。转念一想,不对啊,出问题才是常态哈。
于是调整心态告诉自己,不要担心她们两个又搞得气鼓肋涨滴,她们相处太少了,就是需要去不断磨合一下。不是嫌弃她们又制造多少麻烦,而是用一种好奇的心态去审视,她们又会遇到什么稀奇的事?
人最大的恐惧源于不确定,而真实就是不确定,拥抱不确定,平和面对问题,问题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黑人。所以,神兽回笼,你需要接受她不会受你掌控,她要按她的节奏生活与你意愿的矛盾。亲子关系中最大的矛盾或许就是她要成为自己和她会不会按照你的意愿而行。
这一次放平了心态,可是她俩也没给我面子,很平淡的结束了上学这小节,完全不给我感动自己、夸自己“淡定”的机会。
(二)
想起了去年的夏天。
宝姐出门买饮料,小薄荷硬要缠着和姐姐一起。姐姐兜里只有5元钱,给小薄荷商定好了,姐姐一瓶饮料,她只能吃一根烤肠,小薄荷点头答应。两姐妹出门了……
一会儿,姐姐气鼓鼓地回来了,很委屈地诉说了事情的经过。真相是小薄荷不仅吃了烤肠,还拿起一瓶饮料就开跑,姐姐急忙开了钱,随后追了上去。一边是担心,一边是生气……
看到姐姐的气愤样和小薄荷被收拾了哭花的脸,我不厚道地笑了……
(三)
神兽回笼,各自回家各自气妈。
我也在微信上给宝姐说,“你回来了对我好点哈,不要气我哈。”宝姐说“好的”。可是你根本无法保证这个假期会相安无事平和渡过两个月。从积极的悲观主义方向去看,和孩子之间的不愉快是在所难免的,我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每一次“不愉快”,也在这每一次“不愉快”里收获营养和成长。就像吃苦瓜一样,味道确实很苦,但耐不住有营养啊。
其实重要的是家长首先学会转变观念,娃娃长大了,我们还是用过去的方法来教育她,她是不得卖账地。有时候亲子关系的冲突提醒自己应该转变角色改变方法了。
比如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她们不喜欢你用一副“你是小孩子,什么也不懂的口吻”去和她们说话,她们更希望的是用一种成人的眼光(虽然她们还不成熟)或者用朋友直接的平等对话来和她们交流。
宝姐最近特别喜欢在我面前吐槽,你要是阻拦她吧,她很生气噼里啪啦说你,说你不如她的班妈,一点都不理解她。有时看到她火气大,害怕她在学校里惹事,好心提醒她。她更是火大,怼我说:“我晓得,我就是在你面前说哈子过一下嘴瘾”
那一刻,我才明白。她是知道对错的,她更需要的是你能够真正的看见她,看见她真实的情绪,看见她内心的喜怒哀乐。她要的不是建议,她要的是你对她自己和她情绪的接纳。我也终于明白,原来我作为父母,孩子需要的不是我教育感化她,而是我可以做她的精神容器,稳稳地接住她的喜怒哀乐,凝成的精神能量,再传递给她。
(四)
某天,小薄荷对宝爸说:“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妈妈爱的是姐姐”。宝爸说:“那我爱哪个呢?”小薄荷说:“你爱我”
宝爸对小薄荷比较耐烦,而我和姐姐聊天的时候就会忽略小薄荷,所以小薄荷会这样说。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得到认可。有时候这个认可不是对与错,也不在技术和态度层面,它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看到她作为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和需求,并承认它的合理性。
比如今天中午宝姐就在嚷嚷:“不想读书,太累了。”旁边就有长辈好心劝解,我也说了我的感受,“这个我能理解啊,就像我们周一回到学校一样,觉得周末没耍够,也觉得又上班了,上班太累了。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走进学校,走上教室,所有的不情愿就烟消云散。妈妈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和宝姐沟通交流也是有血泪教训滴,有时我也会很不耐烦要怼她几句,可最终我还是要去和她沟通交流。所以跳进她挖的坑多了,自然就总结出一个交流模式:第一,不管她说什么,你得无条件认真听她说,你稍微有点不情愿,她是很不高兴的,因为你态度不端正,她要和你介气的;第二,觉察到她和你说话时候的情绪,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你只有看见了情绪才看见了这个人。看见就是爱,看见就是光。第三,学会将心比心,这是调整自己心态屡试不爽的好方法。别拿她和周围的人比,也不要去评价她。马上换位想想自己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我会怎么做?我随时一比较都觉得女儿比我强。第四,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一下,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第五,用和朋友同事成年人聊天的方式和孩子说话,说自己的感受想法和建议。
喜提神兽回笼两个月,我默默滴开启倒计时,离神兽返校还有6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