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每周一本书 | 思维导图--帮助你发散思维的图形

每周一本书 | 思维导图--帮助你发散思维的图形

作者: 阿宅的分享时间缝隙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20:57 被阅读62次
    我是阿宅,与你一同阅读。

    矢岛美由希是一位经常需要拉着行李箱外出讲座的日本思维导图授权培训师,无论年纪大小、工作与否,她的课都很受欢迎。同时她也参与教练式培训以及育儿支持工作,有三个可爱的孩子,因为受到她的熏陶,两个大孩子在大学都学的是幼儿保育系。虽然经常外出,但她很享受每次外出所带来的完美邂逅与美轮美奂的风景。你看仅凭上面的这幅思维导图,我们就很清晰的了解到作者是什么样子的人,以及她的工作、家庭、喜好。这就是思维导图的妙处—我们可以不通过与本人的交流就能收集到无穷尽的信息并且还能展开“想象与联想”,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思维导图的绘制者也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别人能看懂自己的画”产生自信。


    作者的自我介绍


    1.何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就是将一个主题分解成多个部分(主支),再把每个部分进一步分解为细线(分支)。换言之,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自己的思维模式。

    阿宅的读书笔记
    2.大家的思维导图—日常生活篇
    阿宅的思维导图

    例如用思维导图制定旅行计划。阿宅八月份要与男朋友去厦门台湾度假,本来是毫无头绪的在各类app上搜索游玩攻略,然后将看似不错的攻略放置收藏夹中,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弊端,就是随着我收藏的篇目越来越多,我会忘记某一篇中我曾被看重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所以,我绘制了如上的思维导图,把每一篇中游玩的景点、周边美食以及注意事项都罗列在思维导图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可以不用再翻已收藏过的攻略文章了。而且我可以随时向周围进行扩散,不受纸张与想法的束缚,这一点是列表式导图无法做到的。


    3.大家的思维导图—职场篇
    书中例图

    在研讨会或者讲座等会议上做笔记时,其实使用思维导图记录会议内容效率会大大提升,它不再是写一大长串文字,以至于你写完后漏掉下一句重要内容。例如,书中a先生是这么做的:

    我会从会议资料或是提纲中选取关键词,以它们为起点延伸分支。关键词不仅出现在文字资料里,有时还出现在发言人的讲话中。因此我认为,如果画出的思维导图很整洁,就说明自己设定的关键词很正确,或者对发言人的逻辑和讲话内容的理解是正确的。

    可以将思维导图直接画在发放的资料或讲义上(好处就是如果资料、提纲和思维导图分开,回顾的时候会很麻烦),记录的重点应集中在希望自己记住或实践的内容上。为此,应锁定记录重点,并“心怀取舍的勇气”。


    4.大家的思维导图—学习篇
    书中例图

    比如帮助孩子写出条理清晰的作文时,家长与孩子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小孩子经常会把作文写成流水账。

    书中t先生是这么帮助自己儿子写一篇以“回忆运动会”为题的作文的:

    中心图像画的是孩子印象最深的“夺旗子”,再一边向孩子提问一边根据回答画分支。

    其实思维导图可以根据目的不同来确定中心图像和主支。有时可帮助孩子组织写作顺序,有时给孩子提供思维方式,有时则是看着孩子用它天马行空地发散思维。而每一种的用法都是好的。

    5.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
    书中例图

    前面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很多优点和功效,但只有亲自动笔画一画才能实际体会到它的魅力。画之前呢首先要掌握思维导图的基础规则,虽然规则也是可以被打破的,但是,不懂规则的人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挑战规则,两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1、“纸张”上。

    其实这一条因人而异、自我喜好,在这不展开篇幅细说。

    2、画“中心图像”。

    没必要纠结于画的漂亮,大小也可参考“一拳大小”来画(即一个拳头大小),而描绘中心图像所需要的“时间”约五分钟,毕竟中心图像为文字也是可以的。

    3、使用“颜色” 。

    总之就是要使用颜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者亮色,这样可以一扫消极的心情,乐观地分析问题。

    4、延展“线条(分支)” 。

    这条规则的根本要领是“延伸有机曲线”(就是性感的曲线,像是s形曲线)。从中心图像中最先伸出的“主支”应当最粗,末端需画成优美的细尖。区分粗细后,一眼便能看出哪些分支上的单词更加重要。另外,在写单词的时候,牢记“均等分配”的原则。

    矢岛美由希老师的小窍门:仿照手掌张开的形状延展线条。

    5、在上面写下“语言(词语)” 。

    一般主支上的词语承担着“基本分类概念”的任务,是一切分支的主要标题。而分支上的单词需要遵守“1分支1词语”的原则,即一条线对应一个词(动词、名词、形容词······什么词都可以)。

    6、“层次化” 。

    层次化的规则可以分为“分层”和“排序”两部分。

    比如“生物”这条线(分支)下分出了“动物”和“植物”,“动物”又想出了“狗”“猫”“马”······具体的动物名称。这样依次相连的状态就叫做“分层”。那“排序”就是指按照某一规律重新排列的操作,比如刚刚举的例子,我们可以按照大小顺序、个人喜好等等规律来进行排序。所以“分层”和“排序”合起来才算是“层次化”。

    虽然层次化很重要,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太在乎这条规则,反而画不出来东西,不受“层次化”的限制,随心所欲画出的思维导图被称为“小型思维导图”。

    7、“tefcas” 。

    其实这条规则就是“尝试”“行动”“反馈”“检查”“调整”“成功”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用东尼·博赞的话来所,就是“人生指标”。

    第一步是尝试,然后行动。从这两步中,我们将有所收获(反馈)。确认自己的收获并反复调整,走向成功。

    以上就是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遵守所有规则的导图被称为“完整思维导图”。与此相对的,只符合部分规则的导图就叫做“小型思维导图”。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只要绘制的思维导图帮助你达到预期目标,它就是一份好的思维导图。

    阿宅要说的话:

    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随后在日本获得普遍认知。而它的优点实在是不计其数,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以及用于何处,你可以根据心情和身体情况去进行绘制,它会改善家庭成员的通透性、激发挑战新事物的动力和与众不同的灵感,同样的它可避免拘泥于细节······功效多到你可以自己绘制来体会一下。


    (来欣赏一下“别人家”的思维导图吧)


    来自:利晓瑟 来自:唐姑娘 来自:王霞 来自:面条 来自:都是好孩子RR


    如果你的手边刚好没有纸笔,但恰巧的是当下你又很需要绘制一份思维导图来解决现有的情况时,我要推荐你一款手机版的思维导图--“Xmind”。它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随时随地扩散思维并记录,不用做美图设计,它的简洁明了刚好符合大众需要。


    用“xmind”绘制的《自传播》思维导图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有关思维导图的内容我分享的比较片面,大家可以去阅读这本书,其中还有很多案例在这里没有被讲到。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去报名有关思维导图的课程,然后私信我一同进步。

    我是阿宅,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周一本书 | 思维导图--帮助你发散思维的图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u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