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友共读1
读“爱应该回到每天的日常生活”,想起儿子的童年时光。当时,先生在市区上班,我和儿子每天一起迎着朝阳去上班,踏着暮色回家,无论风霜雨雪,无论身体是否抱恙。那样的日子可真是艰苦,可每天联结着的具体的日常生活,赋予了我们特别的意味,如张老师的文字所言——“这样的时刻,对我了解孩子是非常有益的,更重要的是我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牢固、亲密又极其美好的亲子关系,这是父母一生的精神财富,也是孩子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这样的生活,对于我们母子而言,意义究竟是什么?
1.培养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母亲之重要性,对孩子而言是怎么诠释都不为过的。朝夕相伴之中,孩子对我产生了深深的依恋。记得那年我为备考教师资格证书住在了娘家,孩子爸爸想把他带回家,可车到半路孩子竟要跳下摩托车,只得又把他送了回来。这样的事情绝不是个例,但又真的很极致。在外进修的日子,每天一个电话也是雷打不动的。这样的时光培养的依恋,直到他上高中读大学,空间距离越来越遥远,心灵的距离也从来不曾有过。
2.在孩子心间种下了勤勉的种子。作为一个合同制出身的教师,我的工作经历是与学历进修齐头并进的,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始终初心不改,努力向上。任教着语文学科,还担任着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每一个周末都是在备课或者准备升旗仪式的路上。耳濡目染间,孩子独立自主,从不跟我胡搅蛮缠,常常自己看书读报,即便要去找太奶奶也不要我送,说“妈妈赶紧去忙,宝宝自己也可以”。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向来是个不操心的孩子。
3.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父亲在外工作,我单独拉扯孩子自然更是辛苦,学习、工作、生活、孩子,杂务缠身,哪一样都疏忽不得,又常常忙得无暇分身。于是,孩子自然而然地被我培养成了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上楼睡觉,他每天都会帮我拎一个小桶;我扫地,他会拿簸箕;家里来客人,他会抢着帮你剪辣椒之类……他什么事情都愿意尝试,比同龄孩子能干太多,四五年级的时候已能够独立买菜,也能够做皮蛋瘦肉粥之类的美食。
艰苦岁月,培养的是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自主的品行以及对父辈的体恤与关爱。这一切,首先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的濡染与浸润。缺少日常的生活,缺少日常的联结与沟通,也是断然塑造不了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的。
和蜜友一起重读张老师的书,犹如看到门源这碧蓝蓝的天与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样美好。
那些日常生活里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