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明朝那些事儿》笔记(二)

读《明朝那些事儿》笔记(二)

作者: 馒头_coder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09:18 被阅读0次

      主题: 张居正的优厚待遇问题

      当然了,作为大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做了这么多工作,也受了这么多的苦,再过苦日子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而在这一点上,张居正同志是个明白人。

        于是张先生的许多幸福生活方式,也随之流传千古,而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他的那顶轿子。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轿子无非是四个人抬着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往前走,轿子里的人跟坐牢似的,转个身也难。

        应该说这些都没错,但如果你看到了张居正先生的轿子,你就会感叹这个世界的神奇。

        张先生的交通工具是轿子。一般人坐一般轿子,张大人不是一般人,轿子自然也不一般。别人的轿子四个人抬,张大人的轿子嘛……

        下面我们先详细介绍一下此轿的运行原理以及乘坐体验。

        该轿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赶制,轿内空间广阔,据估算,面积大致不低于五十平方米。共分为会客室和卧室两部分,会客室用来会见各地来客,卧室则用于日常休息。为防止张大人出行途中内急找不到厕所,该轿特设有卫生间,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此外,由于考虑到旅途辛苦,轿子的两旁还设有观景走廊,以保证张大人在工作之余可以凭栏远眺,如果有了兴趣,还能作两首诗。

        而且张大人公务繁忙,很多杂务自己不方便处理,所以在轿中还有两个仆人,负责张大人的饮食起居。

        此外,全轿乘坐舒适,操作便利,并实现了全语音控制,让停就停,让走就走,绝不含糊,也不会出现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换轮胎、机械故障之类的烦人事情。

        你说这么大的轿子,得多少人抬?

        我看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吧。

        十几个人?那是垫脚的!三十二个人起,还不打折,少一个人你都抬不起来。张大人的原则是,不计成本,只要风头!

        相信我,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关于这部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顺便补充一句,这顶轿子除了在京城里面转转之外,还经常跑长途。张居正曾经坐着这东西回过荆州老家,其距离大致是今天京广线从北京出发,到武汉的路程,全部共计一千多公里。想想当年那时候,坐着这么个大玩意儿招摇过市,实在是拉风到了极点。

相关文章

  • 笔记和作文

    柏宇读《明朝那些事儿》笔记。 俐宇写的小作文

  • 读《明朝那些事儿》笔记(二)

    主题: 张居正的优厚待遇问题 当然了,作为大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做了这么多工作,也受了这么多的苦,...

  • [碎语杂记]第一功臣李善长,免死铁券不免死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听)明朝那些事儿以前,不知道还有个叫李善长的人儿。 读(听)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知道了朱元璋麾...

  • 读《明朝那些事儿》笔记(一)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

  • 两个女人--读《明朝那些事儿》 随笔

    两个女人--读《明朝那些事儿》 随笔(7) 2010-03-14 12:38 《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两个女人让我记忆...

  • 二月家庭书单

    倍蓓儿 1、《江鹏品读资治通鉴》 2、《明朝那些事儿》(一) 3、《全民自黑的英国》 4、《明朝那些事儿》(二) ...

  • 读《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帝国,山雨欲来 嘉靖皇帝,隆庆皇帝和万历皇帝。之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 隆庆皇帝,朱载...

  • 读明朝那些事儿

    今天阅读到嘉庆皇帝治下,各路大臣跑步入场,明月笔下的各位人物,嬉笑怒骂皆是文章。书读至此处才发现,明朝的皇帝是最卖...

  • 读明朝那些事儿

    一。 你捧起书,读了很长时间的兴衰荣辱王侯将相风云变幻,你的脑中上演过无数场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你争我斗。 有一天,你...

  • 读《明朝那些事儿》

    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读完了 作为历史爱好者,纵览中华上下几千年,偏偏对于明朝这几百年的历史始终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明朝那些事儿》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zs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