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有些人兢兢业业仍然一贫如洗,有些人看似什么都没做却能在资本的世界呼风唤雨,有人可以改变自己命运,有人数年后仍然保持现状,是什么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关键在于思维境界的不同。绝大多数人都是泛泛之辈、芸芸众生,他们思维都是杂乱无章,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他们思想行为都是毫无章法,看一步走一步,走到哪算到哪。这篇文章,至少能让你的思维提高一到两个层次!因为它让你短短十几分钟内就可以纵览全局。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主见。很多人遇到问题总是选择性的逃避或者随波逐流,轻而易举的被别人带着走,主见是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它来自于在经验、学识基础上形成的逻辑判断能力。即使是偏见,依然是一个人的主见。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自己的主见。有主见的人,做事果敢,不犹豫,这是当今高效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发现不同正是因为有主见,才容易发现和自己主见不同的人。发现不同才能发现矛盾,有了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善于发现和自己不同的人,这样才容易纠正自己的偏见和不足。所谓和而不同,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有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用心思考。面对各种问题,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别人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就走上了求知问道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取长补短
放下执念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即明白自己主见,又发现和自己主见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理念认知,有的人会排斥,而有的人却开始学别人的长处,在学习过程中又发现了自己短处,于是顺势补上,这就是取长补短。看起来好像并不难,但是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对自己的天然的认同感,人们并不是太容易发自内心的去改变自己。
当年的唐太宗刚登基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叫魏征的谋士,当别人都在歌颂皇帝的丰功伟绩他却指出皇帝的各种问题,但是就是这样唐太宗却反而非常重用,虚心采纳意见,对于古代帝王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大格局,才成就了开唐盛世。
当年的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主动穿汉服说汉话,迁都中原,甚至改姓、通婚,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大格局的人,中华文化才一脉相承。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既然懂得了取长补短的道理,接下来就是创造性运用了。我们经常提的创新,本质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有公有母,才有子。在传统与新秀、内在与外来、保守和改革的激荡碰撞中,往往会诞生新的事物。凡是能够尊重不同事物,并且大胆改变自己的人,一定会出创造性的成果。思维能到了这一层,已经算是人才。
比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让中原人穿胡人的服装,骑战马,再结合中原先进的军事化管理,这就是一项创新成果,结果所向披靡。
汉武帝改革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秦国商鞅变法、王莽新政、现代的马斯克打造电动汽车、乔布斯创造苹果手机、马云互联网购物电商等等。
第五层境界:化繁为简
当你善于运用创造新思维的时候,你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
大道至简,事物总是先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这时你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心境已经截然不同。再回到简单之后,你就参透了事物本质,这时你再面对其他复杂而沉重事物的时候,也往往都是举重若轻的。将复杂的事简单化;简单化的事模式化;模式化的事系统化,这时你将跳出人间各种琐事。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到这里,你已经不只关注道理和逻辑的问题了。当事情摆在你面前,你能迅速拿出最快、最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叫系统方法论。从“道理”升级到“方法”,是理论的大升级。一切道理到最后都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不能做到这一步跨越,就是检验一个人是实干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的关键,毕竟现在实干家真的不多。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到了这一层,你看到的风景已截然不同。什么实干不实干,理论不理论,那都是世人给自己设的限。你拥有了直达本质的能力:一眼看透利弊,瞬间洞察人性,规律大势一目了然。那时你看世人,就好像你现在看一群乱飞的苍蝇一样,蝇营狗苟,清晰明了。
第八层境界:超脱物外
到了这一层,你已经不想再说一句多余的话,别人的高谈论阔在你眼里基本都是装腔作势,因为你可以一眼看穿他们,你不会装模作样,虚情假意,也没闲心听人吹牛。与此同时,你的每句话都晶亮透彻,因为世间所有事在你心中都非常透彻,你对事物的感知越来越精准,正是因为看透了规律和大势,所有你心如止水,知道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都会走。
你看透了得失相生、福祸相依,世间大小事在你眼里不过开怀一笑。
我们都如此渴望人生的精彩,到最后终于发现:最完美的人生结局,竟是内心对事物的淡定和从容的心态。世界的浮华已经和你无关,你成了一个世事洞明、内外通透的人。
在世界快速变化的时代,思维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怎样进行思考?怎样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和水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