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修行的朋友认为修行意味着不该有念头,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六祖慧能大师:于念离念是为无念。
说明修行并不是克制自己不生念头,而是不住于各种念,如果克制不生念头,你会发现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念头反而更多更乱,或者睡眠的时候整晚都在不停的做梦,这是因为你克制把念头压抑到了你的潜意识里,在你不克制的时候,念头开始疯狂的展示自身,况且在你做事的时候,你是必须要思索的,所以努力克制自己不生念头是完成没有必要的。
既然念头不能压抑,那该怎么办?
难道任其肆意狂乱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你会有那么多纷繁混乱的念头,如果你花一个小时静坐然后把所有出现的念头记录在纸上,你会惊讶的发现所有的念头背后都是满满的“执着”——各种执念。
如果执着这个词不能让你确切理解,那我们换一个通俗的说法——需求。
所有念头的背后都是你的各种需求。
你自己可以检视下记录的那些念头,对快乐的需求、对被关注的需求、对被在乎的需求、对被需要的需求、对钱的需求、对性的需求、对自我价值感的需求、对某种理想的神往、对某种快乐状态的想要重温、对满足自我野心的需求…… 你会惊奇的发现竟有这么多数也数不尽的需求,它们像一个个吵着要奶喝的婴儿,你的头脑怎么可能会安静,甚至你根本不曾有过头脑安静的片刻,因为很有可能你的心在这样的境况下太久已经变得麻木迟钝了。
心灵基本的自在状态是:于事无心,于心无事,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一个满是各种执念的心,是无法体会这种心境的,看看纯真的小孩儿,他们上一秒还在哭,下一秒已经开始笑了,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我们后天的各种作为亲手毁了我们的天赋。
心灵除了基本的自在状态,还有最究竟的状态,我们的意识通常有三种状态:
做梦、醒、无梦睡眠
还有第四种很少有人知道:开悟状态(觉悟状态、三摩地、真心三昧、禅境、如来觉海……叫什么无所谓,同体异名而言。)
当一个人处于第四种状态时,心念熄灭,彻彻底底不起念不动心,只剩下纯粹的观照,纯原体验,极其敏锐并彻底歇息的处于当下,没有任何念头干扰的欣赏着整个世界无比震撼的美,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便是古人对此种开悟状态的真实体验。
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修行人、灵修者、神秘家终其一生所愿回归的家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