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断的在想"行动力"这件事情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支撑自己能够重复地并且不断精进的去尝试不同事情、探索不同的领域、学习不同的技能。
除了刚需这个词语,我暂时想不出其他的解释,前段时间和阔别已久的朋友谈起现代生活的刚需,我说,现在的房子肯定是刚需,说出来之后我就后悔了,因为我感觉自己一不小心又被这个社会洗脑了。是啊!这个价值观最早是被谁鼓吹出来的呢?
今天继续聊聊刚需。
仔细想想,你就会知道,“刚需“这个东西,本质上来看,根植在价值观上——价值观几乎决定一个人的一切,这事儿我们早就知道了。
你想想看,那些表现型人格的人,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当前在别人面前的表现,那么,成功这个状态,是他们的选择,是他们的刚需,他时时刻刻的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的面前表现的足够的好,成功这个状态当然是最令人向往的了。
与之相对,少数进取型人格的人,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变化,自己的进步,所以他们并不在乎,或者说“没有那么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他们知道任何学习、改变、进步,都是有个过程的,在早期的时候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都是正常的,只要持续的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与变化,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所以进取型人格的人,很容易理解、接受、并且开始实践这样一个观念: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在表现型选手眼里,这个世界只有“成功“和“失败”,在此之间,并没有任何的中间状态。
而在进取型选手眼里,他们知道成功和失败,只是某一时刻的状态,在他们之间还有无数个过渡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长。
所以对于表现型选手来说,如果不能成功,那就一定意味着失败,所以当他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的时候,多半都会选择放弃。
但是进取型选手则不然,他们知道除了失败和成功之外,自己还有一个状态:
不断的成长,不断的接近成功。
正是因为他们能看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不会过度失望,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就到了目的地。
你看“你的价值观决定记得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经过了这么久你早就知道了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这样的:
金钱>时间>注意力
最为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这样的:
注意力>时间>金钱
成长>成功
未来>现在>过去
那你的选择自然就会发生变化,而你的刚需自然而然的与其他人不同。
最近在思考价值投资这件事,投资不是赌博,即使是赌博也是拥有胜率的赌博,那么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吧,对于“为什么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这个终极问题,我曾经看过这样的解释:
因为赚钱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刚需。
绝大多数人的刚需是什么呢?
对于绝大多说人的实际需求是花钱,而不是赚钱。
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发财“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他们以为”发财是刚需“可是他们的想法暴露了真相:
等我发财了我就__________!(请填空,反正你早就听说听过一大堆)。
你看,“发了财之后最想做的事情“才是他们真正的刚需。
对他们来说,发财只是手段,花钱才是目的。
观察一下就知道了,这世界上,只有少数的人,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而绝大多数的人是这样的:“赚钱是为了花钱“这不是绕口令,这是朴素的逻辑分析,也正是这样的差别,最终造成了人群之中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普及一个最近了解的知识,十年之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就是巴菲特的公司,每一股的价格是10万美金,是不是很贵,对于当初的大多数人来说都会认为不会再涨了,可是呢?现在每一股已经涨到了接近30万美金,看到了吧,若是当初花钱是为了买它的股票,那花钱的目的不正是赚钱吗?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共识:
刚需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更进一步,刚需这东西常常就不应该被动接受。
若是顺着天性,懒惰是刚需、贪婪是刚需、嫉妒是刚需……七宗罪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是刚需。不是吗?所以我们甚至可以不夸张的讲,一切的进步与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我们生来就是不完美的。
很多天性都带着本身的缺陷,就像上面说的,懒惰,贪婪嫉妒都是我们天生带有的属性,如果任由它们决定我们的生活,那结果就会很糟。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大脑和思维,我们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客服天性缺陷的重要工具。
工具的使用熟练度,一定与使用它们的时间成正比,所以如果你想摆脱天性带来的束缚。就一定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这些工具。
其次在众多的刚需中,有一个关键的核心——耐心
每个人都想成功,这一点都没有错。但是大部分人在描述自己目标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遗漏一个条件:马上……
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看他们的表现就会知道,他们对于达成目标这件事情有多么的心急。做了两三天没有效果,就想要放弃;练习了两三天感觉痛苦就想着换一种方法。
几乎所有的半途而废,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点:短期期望过高。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耐心的表现。我记得当初读《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酣畅淋漓感,不断精进的10000小时练习如果缺乏耐心,怎么才能做成,进而若是没有耐心,就不大可能从一堆“看起来并不相关”的技能中剔除那些“果然不相关的东西”找到“看起来不想关可是实际上只管重要的技能”然后进行刻意练习。
甚至,即便有人帮助他们指出那些“实际上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技能”,他们也会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体会到那些技能的重要或者不可或缺,于是随时可能放弃磨炼,而后“印证”自己的感觉:看,果然没有用吧。
道理就是这样简单,《少有人走的路》中有一个核心的观点被反复的提及,没有耐心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之前也提及过,之所以有人能够有耐心,就是因为他们是活在未来的人,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换言之,
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只要看他活在未来多久。
更多人的短视不是吗?短视的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生效”,甚至“马上生效”就是绝对的刚需,我妈就经常说我,什么都想立马实现,哪有这么好的事情。看看自己之前的每天的额工作计划就是希望什么事情都能够马上解决,这虽然是结果导向,但是却忽略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思路——过程思维,别忘了,还有过程式思维在助力自己的进步。
就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