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12月加入简书,一路跌跌撞撞认识了一大堆简友,为了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养成。
那时候,只要自己一闲下来,首先想到的就是码字,让自己体会文字的快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写了十几万字,除了现在公布的文章,还有十多篇私密文章。
因为写得太真,反而在乎别人的眼光,公开-加秘-公开-加秘,几次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加秘,那些记录心情的文章,基本没有投稿,关心我的朋友自然会看,而那些不关心我的朋友,又怎么会想着去看呢,所以给自己的心一点点空间吧。
陆陆续续在简书写了很多个人的经历,伤心的开心的,危险的和惊喜的,最近在闲的时候回看自己的文章,竟然也把自己给感动到了,也许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吧,把我们的生命记录成文字,一点点沉淀下来,我们的记忆会忘记,但是文字却不会轻易淡去。
回味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时候闭着眼中笑自己傻,干嘛把这么无聊的事情还记录下来,有时候有暗骂自己笨,干嘛为一些小事而生气呢,浪费自己一天的好心情。
也许人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想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大家,一方面又害怕对方轻易知道自己的软弱和无助。想着我也有一种固执的自尊心,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求人和麻烦别人,感觉一开口就是出卖自己那可怜的自尊,去换取一个不确定的可能。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想点好的,积极向上去面对,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那么困难,只是自己陷入到了负面情绪中,所看到的听到的,稍微风吹草动,都能惹人厌烦,放大自己的无助。感觉最无助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自己站在世界的中心,周围的一切都冷冰冰的看着自己吧。
记得上次团建完,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进入寝室而站在外面,凌晨三四点钟的上海,自己一个人站在静悄悄的街头,手机的电不足10%,感觉自己就要被世界给遗弃了。
那一瞬间,真的特别想回家吧。
然后,我跟着别人进去了那栋楼,进入了寝室,睡了一觉,回家的想法就没再那么强烈的涌入心头。
家和梦想,在两个地方。而我好想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曾经一心想要回家,现在只能放在心里想想。我没有考回家乡,现在也没有工作在家乡,以后估计更难嫁回家乡,这些曾经是家人对我的期望,我曾经也一度这么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现实推着往前走,家成为了我最后的退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回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想我也是少小离家,现在的口音,一般人已经听不出来我的家乡,在上海遇见一个老乡,我和他交谈了半天才从他口中得知他是重庆人,我们互相惊讶地望着彼此,都不敢相信,因为彼此的口音一点都听不出来。
也许是辗转经历了好几个城市,自己身上的地域特色一点点被磨灭,不回老家,都无法说出家乡话,回了老家,还可能听不懂部分家乡话。
忘记的人,忘记的事越来越多,家乡给我的温暖除了儿时的记忆,就是那些给我关爱的人,他们在的地方,永远有我的家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