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去听了一个线下分享会,主题围着 AI 与科技进行的,下面我会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不过可能会比较零散。
分享围着科技的四个特点进行,下面就来逐一介绍
- 能力过剩
- 不完善
- 难以驾驭
- 冷冰冰
乍一看会觉得一和二好像是冲突的,但等我解释过会你也许就会明白这些特点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1.能力过剩,说到能力过剩,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一台电脑,电脑本身的功能是很多的,不过其实我们会使用的只是很少的功能,虽然我们并没有使用电脑的其他功能,但我们在买电脑的时候依然也为了这些我们不会使用的功能付出代价(常见的代价就是付费)。
其实很多东西是不需要的,但我们总想拥有更多(用不用得上两说),也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如果开发商愿意砍掉绝大多数常人用不到功能,从而降低售价这会是一副怎样的场景呢?
2.科技的不完善,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个技术在不那么完善的时候就已经被使用起来了,人们等不到技术发展的非常完善才开始做个某样产品,因为就算是你愿意等,别人也不愿放弃机会,这时候你不做总有别人会开始做。
3.难以驾驭,这时候又有一个例子,骑马,我们都是知道古人很早就开始骑马,但在没有马镫和有马镫之后骑马的体验完全是不一样的。或者说驾驭起来是有门槛的,就像想要开车前,你首先要有驾照。虽然技术是难以驾驭的,但它的趋势还是更易使用,从而更好的被人们驾驭。
我觉得,最好的产品是让你感受不到技术的存在,像是使用日常用品一样使用这个产品。
4.科技是冷冰冰的,分享者认为其本省是没有主观性的,使用技术是人类本身。
当我们了解了人们总是在科技不完善的时候就已经把用起来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到用四五十分的技术做出八九十分的产品呢?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 降低期望值(短期或无效)
- 减少场景,思考用在哪些场景更好(用场景弥补技术的不足)
降低期望其实是很难的,比如 AI,我们已被好莱坞的科幻电影教育了好久,对于 AI 的预期已经被提的很高了,只能高不能低。
而为技术寻找更合适的场景才是用四五十分的技术做出八九十分的产品更好的方式。
计算机和人不一样,在未知的场景下,计算机会显得很无力,而人类会在未知场景下用已有的经验做出判断。
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话题,通过寻找更合适的场景来使得人们能用四五十分的技术做出八九十分的产品,这里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伟哥一开始是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但在过程中发现其对性方面有提升,从而改变了伟哥的使用场景,转向一个更合适的场景。场景能让技术活起来。
不过如何找到最合适的场景也并非易事,这可不是我这里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