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好思考一下,你有没有一个写文章时可供征引阐发的资源库?如果有,是哪一方面,已经读过了哪些书籍,有什么样的阅读基础?如果没有,就再思考一下,规划一下,哪些方面有潜力成为资源库的?
我没有资源库,因为已经很久都没有写中文文章了,要写的话也是评论文,所以最近都不知道写自己的生活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了。由于曾经翻译小说看的太多,导致好几年我的文笔非常不简练、冗长难读、形容词很多。再加上体制内很多都会给浮夸的文章高分,所以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好文章。论现在潜在的资源库的话,沈从文的文章是目前在读也非常喜欢的,还有9年体制内教育下来,语文里印象最深的鲁迅,所以鲁迅的文字也算资源库里的一点东西吧。如果还要说说国外作家带来的资源库的话,查尔斯·狄更斯、简·奥斯丁、D.H.劳伦斯、村上春树、E.M福斯特的作品也算吧。但是毕竟这些都不是中国本身的文化,学习了很多之后,英文写作是有点提高,中文写作下降得很快,感觉自己写的文字非常啰嗦。个人还比较喜欢当代作家毕飞宇,可能是自己也在写评论文的缘故,能从他的文章里学到很多。
2. 仿写汪增祺《八千岁》中的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某一种浓烈的情感。
“前头”没有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看。进了隔开前后的屏门,一边是拴骡子的牲口槽,一边是一副巨大的石碾子。碾坊没有窗户,光线很暗,他欢喜这种暗暗的光。一近牲口槽,就闻到一股骡子粪的味道,他喜欢这种味道。他喜欢看碾米师傅把大黑子或二黑子牵出来。骡子上碾之前照例要撒一泡很长的尿,他喜欢看它撒尿。骡子上了套,石碾子就呼呼地转起来,他喜欢看碾子转,喜欢这种不紧不慢的呼呼的声音。 ——汪曾祺《八千岁》
走出写着大大的“女”字的更衣帘后,干燥的气息扑面而来,慢慢地吹过来的凉爽的风,拂走头发上还沾着的潮气。我喜欢这种混杂着漂白水味的风,让人松弛的疲惫感很快就能够被这风吹散,随之而来运动后的清醒和饥饿感,让整个下午都不再困倦。因为出汗脱水而毛孔大张的皮肤,软软燥燥的,还能搓出一些细小的毛球,我喜欢这些潮潮软软的质感,一切都像在重新开始、一切都像在告诉我做得很棒、一切都像是有可能的。这也许是对一个拼命减肥的人的最好的安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