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一段在历史夹缝中求生存的岁月。
大部分人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原因无非就是,太没有存在感了。
顾诚,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当代公认的明清史大家。他治史态度严谨,被赞誉为“学术苦行僧”。
这套《南明史》是顾老耗时十来年的心血磨砺而成,南明是失败的一方,大量的文献资料被毁,留存于世的记载中常常互有出入,故而完成这样的一部著作是相当有难度的。
我对南明历史比较感兴趣的原因就是,桂林当时的靖江王朱亨嘉也曾在这样一段争斗史中有过昙花一现的身影。
那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年代,那是一个朝代更迭的乱世,这段历史,既可算是明朝的延续,又可算作为清朝的重要组成部分。
1644年春天,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占北京城,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而亡。本书,就从这里翻开了南明史的第一页。
李自成虽出身贫贱,但骁勇善战,深得民心,被推为“闯王”。他推翻明王朝之后,建国为“大顺”。
作者说大顺军接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对社会生产没有造成什么破坏,并且,对那些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贵族官绅势力进行了狠狠地打击。
不过,他遇到了命中的克星——吴三桂。
1644年4月,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在山海关大败大顺军,导致山海关失守。10月,清兵长驱直入,占领了北京城。
此时,全国形成三股势力形成对抗。
第一股力量来自于明朝宗室,1644年5月,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年号弘光,史称“南明”。
1645年4月,南京沦陷,南明朝彻底四分五裂。1645年8月,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宣布改弘光元年为隆武元年。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不少王族宗室也开始自立为王,其中就包括我们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
但是,唐王朱聿键的呼声比较高,其他的监国只存在了一小会儿,就被干掉了,就像历史长河中翻起的一小朵浪花。
第二股力量就是被赶出了北京城的李自成带领的“大顺军”。
第三股力量即为已经占领了北京城的大清。
当时,一边是李自成率领着大顺农民军不断与清军抗争,战争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
而另一边,却是明宗室之间在激烈地争权夺利,他们都拼尽了全力去抢夺明王朝南方还未被破坏的半壁江山。
现在我们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去看待这段历史时,任谁都会觉得明宗室怎么这么傻?不是应该趁着李自成与清军争斗的时候,悄悄团结起来,积蓄力量,等他俩打完了,来个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他们却没有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为自己翻盘,而是自相残杀之后,让清军捡了个大便宜。
读完此书,真是一声叹息,明明可以挽救的局面,硬是被自己给断送了。
有大量的历史证据表明,中国在明朝中后期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而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已经开始积极引进西方科技,号召当朝的士大夫要吸收西方的新知识。
而李自成建立大顺时,也并没有对当时的社会生产造成什么破坏。如果中国社会在明代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发展,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将是另外一番盛景。
南明真正失败的原因不在于李自成也不在于清兵入关,而在于内部矛盾重重,严重分散抵消了抗清的力量和决心。
俱往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团结一心,共同奋进,为振兴中华不断努力!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