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轻猪肉,把猪肉看得很不入流,苏轼在《猪肉颂》中就提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不过相较于猪肉而言,宋朝人对羊肉的喜爱,已经到了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续资治通鉴》记载,吕大防为宋哲宗讲述皇室家法规定时提到,御厨做菜时“止用羊肉”:“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史料记载,由于皇室以羊肉制品为主菜,每天御厨要消耗大量的羊肉,比如宋真宗时期每天要消耗350只羊,宋仁宗时每天消耗280只羊……
有一年,御厨烹饪的羊肉总量为434463斤,而猪肉却只有4131斤。由此可见,宋朝人真的是非常喜欢吃羊肉了。
在古代,如果要把肉食做个分级的话,牛羊的地位要远远高于猪肉,《国语·楚语下》里甚至记载了要贵族才能吃牛羊的规定:“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到了宋代的时候,这种制度执行得虽然没有那么严格了,但羊作为肉食主材的地位,还是要高于猪。
既然羊肉在宋朝这么受欢迎,那么当时又有哪些烹饪方式呢?首先咱们来看两道深受宋朝皇帝喜爱的羊肉吃法。
第一道、“旋鲊”
开宝末年,吴越王钱俶来朝拜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很高兴,他心想这小老弟终于来了,一定要让他感受一下啥叫君恩浩荡,于是他吩咐御厨:“钱王是浙人,你专门给他烹饪几道南方的美食吧,好好招待他一下。”
御厨仓促受命,根本来不及去翻攻略,略一思索,御厨选择了做一道南方比较常见的腌制食品。打定主意的他,取来了羊肉用一晚上的时间将其腌制好,取名为“旋鲊”。结果第二天这道菜呈献到宴席上后,大受好评,以至于此后的皇室宴席上“首荐是味,为本朝故事”。(《铁围山丛谈》)
第二道、烤羊唯“坑羊”不可辜负
某日清晨,宋仁宗在和近臣聊天时提到:“昨天晚上我睡不着肚子又饿了,当时好想吃烧羊。”
近臣询问到:“陛下何不降旨下去命御厨去做呢?”
宋仁宗答到:“如果我开了这个头,以后大家就会争先效仿,外面的人恐怕会把此作为制度去施行,我担心此后晚上宰杀牲畜的事就会成为惯例,这样造成的危害会十分大。”
这件事主要是在说宋仁宗为了避免开了恶例劳累御厨,宁可自己忍受饥渴,属实难得。但何尝它又不是在讲宋朝时御厨烤羊的技术很精湛,连宋仁宗这位吃惯山珍海味的皇帝,也会半夜馋起来。(《宋史·仁宗本纪》)
在宋代宫廷中,烤羊肉有烟熏、火烤、炭煨、石烹四大烧烤技巧,细分下去按照不同食材的搭配,又有二十多种烤制方法。(《梦梁录》《东京梦华录》)
但要说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要数“坑羊”了,宋朝的胡铨记载的隆兴癸未侍宴经过中提到:食两味胡椒醋羊头真珠粉,及炕羊炮饭。上(上指宋孝宗,胡铨是宋孝宗讲读老师)谓予曰:「炕羊甚美。」(《经筵玉音问答》)
所谓“坑羊”,是指炭煨的烧烤方式。炭煨之前,要先在地上挖一个坑洞,然后支一口铁锅在坑洞中,再把涂满佐料腌制好的全羊放入其中,锅口处还需用泥土密封,俨如叫花鸡一般,只是这个是把羊封置在锅中,利用木炭的余温煨烧一夜烧制而成罢了。
这样制成的坑羊,羊肉细嫩可口、香浓不腻,实在是下酒的好菜。
其实别看宋朝皇家的烹羊技巧如此高超,但更有创造性的大师还是要在市井小巷中去寻找。
宋朝杭州城内,有许多出名的茶楼酒肆,我们只需寻闹市处客流最多的店铺,定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羊肉美食,诸如:鹅排吹羊大骨、蒸软羊、鼎煮羊、羊四软、酒蒸羊、绣吹羊、五味杏酪羊、千里羊、羊杂、羊头元鱼、羊蹄笋、细抹羊生脍、改汁羊撺粉、细点羊头……(《梦梁录》)
林林总总,不下四十余种羊肉制品,真乃肉食者的福音。
对于吃得惯羊肉的人而言,羊肉的鲜味让人难以忘怀,而对于那些吃不惯羊肉膻味的人而言,只会对羊肉敬而远之。
在没有鸡精、味精这些调味品的时候,羊肉是古人少有的鲜味获取来源。
翻开字典,我们可以找到鲜味的秘诀,“鱼”和“羊”组成了“鲜”字,很久以前我们的先祖便发现将羊肉和各种食材搭配起来,可以组成极致的鲜味。
周朝时,当时的厨师研究出了“八珍”的菜单,这八味可以代表那时的厨艺巅峰,《周礼·天官·膳夫》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
而这八珍中,需要用到羊的菜,就包括炮牂、捣珍、渍珍三珍。可见,宋朝人爱吃羊也是有历史根源的。
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羊肉的滋味,想必老宋朝人已经把“美”字打在了屏幕上。因为美这个字,一开始其实就是为了形容羊肉好吃而产生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臣鉉等曰:羊大則美,故从大。
闭上眼去,我的脑海中立刻出现了两个宋朝人会面的场景:大吉大利,今晚吃羊否?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