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听完二哥的关于领导力的分享,特别有感触。
我以前以为只有领导才需要领导力。领导力就是组织大家一起做事,共同解决问题;我们有时候也会私下评价说某些领导职位的人没有领导力,所以成不了事情。
就我自己而言,我反思了一下,领导力不足,影响力不够。
我当28班的班长时前任班长突然走了之后,我们班基本散了;践行者不足十人;在覃杰和黄磊的辅助下,有部分回归了,差不多22人。
我接手差不多一年了,也走了有几个,后来有一个战友回归;但是没有践行多久她又离开了。我估计她已经无法适应了。
因为最初我们班级的人很多都是从猫叔的行动营毕业出来的,自律性和需要改变的态度还是特别高的。大家都激情满满,对007抱有极大的热情。班长更是激情满满。
但是后来慢慢枯萎了,作业很少人点评,没人愿意当志愿者,班长也不露面了,慢慢地,有的人进入瓶颈区无法得到帮助,有的人丧失了写作的热情,有的人继续自己写,但是不想在群里。
最初班长怕打扰到大家的注意力,只允许提交作业和点评;不能闲谈,所以这就成了固定的模式。后来也成了这个群比较死寂的一个因素。
回到问题:我们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班级战友只是把社群当成提交作业的地方,很少交流;坚持点评的人更少。
我曾经想过一些方法要想加强班级战友的交流,激发热情。但是反响平平。后来和军师姐姐讨论过这个问题,她提到其实是我自己能量不足吧。
当我自己的问题没有很好的理清的时候,我纠结于工作、生活的日常的时候,是无法抽身管理好28班的。28班没有我还有其他人。所以并不是无可替代。那么问题来了:我有必要天天去担心28班怎么样么?
后来我想想,确实个人成长受限的时候,我哪里有多余的能量去点燃别人?
于是,对于班里的情况,一切照常。偶尔和个别战友有私下的沟通。不过,有的会觉得收获满满。所以从这里来说,前几天一个朋友正好提到的,你的能级是2的时候,可以给能级为1的人指导;当然如果双方能够互相成就的更好。并不需要能级达到9才给能级1的人指导,因为即便降维了,人家也可能很难理解。在能级9的人,其实更愿意和能级8-10的人交流,因为在一个认知水平,他的触发点更多。尤其是头脑风暴产生的结果或许更有价值。
比如永澄老师讲目标管理,如果学过教练术的特别容易跟上节奏,甚至触发新的灵感,但是如果几乎没有接触过的小白,估计需要很费脑子去想什么模型,什么圈子?
我们班目前有几个人践行得特别好,几乎完全不需要推力。然后你会发现其实人家本身就是自律得可怕。还有人践行很好,比如当时进班的时候,都说田同学是大咖,那会区块链刚刚盛行。他读原版的《原则》引得多少人侧目。但是后来发现,他确实很自律,但是偶尔忘记发作业。所以所谓的牛人,并不是标签;二十你真正了解之后,还是认为他特别牛,特别值得学习。在他的身上找到可以学习的点。
面对难题的时候,可以选择发挥众人的力量,进行共创。当然这就回到了领导力的问题,如果领导力不足,如何来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让他愿意来帮你呢?领导力的权力的形式里面报酬权力、关系权力等就可以调用起来了;找到双方共同的目标,比如都希望班级系统更好地运行下去。所以后期有时间应该会和战友一 一私聊;确认他们还有哪些需求,班级如何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