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8 写作靠天赋还是靠刻苦练习
完成了第一周的激活启动,我们开启了第二单元——主动拥抱灵感。
在探索方法论之前,我们需要先于写作技巧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天赋和努力,分别起到的作用、各自的比例以及两者的关系。
像张爱玲那样的天才作家,说过“出名要趁早”,天赋异禀、老天赏饭,毕竟是凤毛麟角;还有不少勤勉的写作者,也是在向前辈学习的漫漫征程上奋力前行,终于也成为别人眼中的大神。
我们需要达成第一个共识,写作是一件可以习得,而不是只靠等待灵光乍现的事。我们也许已经习惯了前面几十年漫无目的地写、孤军奋战地写,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拥有这样的一种自信,让自己通过这100天的系统训练,让每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都成为微小积累的质变点。
我们还需要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任何一个人的写作之路都不轻松。就算如张爱玲,在她所不熟悉、不情愿的领域,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上世纪50年代,张爱玲随上海文艺代表团到苏北农村“深入生活”,所闻所见,让她觉得自己无法“写英雄”:“一般所说时代'纪念碑'式的作品,我是写不来的,也不打算尝试。”当然这个案例还有更深层的含义:一个人再关键时刻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涉及价值观。
构思、输出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密切配合的高级劳动。投身写作的人,他的思想首先是磅礴而流动的,无论生活多么无趣无聊,无论境遇多么艰辛难熬,他永远如一个赤子,寄情写作,他的思绪如同遨游于山水之间,将自己的思想转成文字,经历千锤百炼,直至炉火纯青。
我们读着那些隽永的千古文章,经典书籍,可曾想到,在遥远时空的昏黄灯光下,那些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创作历程,有多少电光火石的交集,有多少苦思冥想的困厄,又有多少妙手偶得的欣喜。
写作中的神来之笔,可遇不可求。“笔耕不辍”这个词真是太好了,写作如耕耘,翻土、耕种、孕育、栽培,像农民对待自己的庄稼一样珍爱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对写作者而言,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匠心精神,是一种最现实最接地气的理想主义,充满世俗的温润感。无需家国大义的道德说教,无论天涝天旱,无论丰年灾年,都要好好劳作,都要过日子,这是最朴素的价值观。
做一个长期主义的写作者,不仅习得方法,更要养成习惯成自然的写作节奏,当一件事无需辛苦坚持,而内化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内化为我们自发自觉的行为,那这件事就不再是一件苦差。我们所输出的作品,我们所从事的写作这件事本身,也会回报给我们更多的敬重。
我们呼唤运气,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为之付出努力。
于写作,我们要牢记两个特别简单的关键词,一个是:开始写作,另一个是:把它写完。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真谛。是的,人生真谛都是特别简单的句子,简单到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意义。
202207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