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正负的问题,先来说说大的分类:
关于强化:
如果结果是让孩子从没有的行为变成有,从无到有,则属于强化。
关于惩罚:
如果让孩子消除一个行为,从有到无,则属于惩罚。了解了这个大前提,明白了从结果反推的道理 ,正负强化就很好理解了:
1、正强化:同过正面的好的刺激,让孩子的行为从无到有。
例:A自发地看了我一眼,我奖励她一块小饼干。此处小饼干是好的刺激,是她喜欢的东西。通过这个奖励来强化她的眼神问题,从没有眼神到逐渐眼神频繁。(从无到有)
2、负强化:通过一个厌恶刺激,让孩子的行为从无到有。
例:告诉B,如果你说话不看人的话,等会就让你罚站5分钟。
罚站显然是一个厌恶刺激,谁都不愿意罚站。因为不愿意接受不喜欢的罚站,所以说话的时候知道看人了。从没有眼神到逐渐眼神频繁。(从无到有)
此处有个非常容易搞混淆的点,就是罚站通常会被理解成惩罚。但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从不知道看人”的状态,变成“慢慢开始看人”,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此处的罚站就是一个负强化。
3、正惩罚:通过一个厌恶刺激来移除一个不好的行为,从有到无。
例:C扔东西把玻璃打坏了,所以被罚站。
同样是罚站,但此处的罚站是为了让贺贺知道,乱扔东西是不好的事情,结果是让贺贺乱扔东西的行为逐渐减少最后消失。从有到无,所以属于惩罚。
4、负惩罚:通过移除一个好的刺激,让孩子的行为从有到无。
例:D因为乱扔东西把玻璃打坏了,本来可以吃的小饼干被没收。
小饼干是一个喜欢的东西,一个好的刺激。通过没收喜欢的东西,让橙橙知道,乱扔东西是不对的,没有好吃的了。结果是让橙橙乱扔东西的行为逐渐减少最后消失。从有到无。
你看,同样是罚站,可以是负强化,也可以是正惩罚。同样是好吃的小饼干,可以是正强化,也可以是负惩罚。到底是什么,主要是看你想强化孩子的某个行为还是消除孩子的某个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