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地摊经济火了,有的城管都给地摊主们打电话,让他们出摊。
但每个人对地摊的理解不一样,说说我对地摊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地摊确实能为那些出不起租金的小商户们找到了出路。
疫情后开工以来,我们楼下的餐馆好几家都不营业了,但在路边卖白吉馍的,卖煎饼果子的活了下来,而且比以往的生意还要好。
地摊经济本是刺激消费,疫情以来报复性存款确实给中国经济出了个难题,政府想用地摊来快速解决消费问题。
但有个问题是根本,若人们的收入不稳定,没增长,可能老百姓花钱还是要三思的。
也许地摊上的小额支出不疼不痒,会增加人们的消费欲望,比如以前是不敢出门自己整夜宵,现在有夜市了,出去逛逛顺带喝冷饮吃烤串。但不能天天额外吃喝啊,钱包里的银子有限啊,所以持续性有待考量。
第二,摆地摊其实是抢其他地方的流量,比如淘宝啊,拼多多啊,抖音网红带货的流量,还有是线下实体店的流量。
地摊有个好的地方是线下,体验可能要比线上要好,又没房租,所以比线上有体验优势比实体有成本优势。对于一些价格不高的东东,地摊的转化速度可以比线上快。
所以我个人认为,虽然摆地摊的门槛降低了,但买什么,在哪卖很重要。
第三,真正摆地摊的人是原来就在干卖东西的人,以前摆地摊,被城管管,到处跑,后来一部分人开网店了,有些能持续的就跟城管捉猫猫,还有些人就转行做别的,现在没门槛,就又开始重操就业了。
一直在这行做的,做下去的可能性就很大,清楚里面的规则,也承受其中的辛苦。
但有些人是蹭热度的,一看国家支持,咱也摆个摊,但发现想从地摊发财还真不容易,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罪的也大有人在。
这些人先期投入了货品,货架,甚至有人专买了汽车,据说现在五菱专门为地摊老板们定制的车很火。
有些人为夺人眼球,花钱找人策划,出文案,下本下功夫。
真到最后不干了,积压的货卖不出去,货架贱卖,没赚几个子都又花在后期这些上了。
我们发现,真正赚钱的是那些卖货给地摊主的商家,卖货架子的商家以及卖汽车的人,还有那些给地摊主们出主意的人。
想摆地摊的人一定在进入之前想好了,你想赚的是哪部分钱,怎么赚,能不能赚,赔钱的最大承受度。
国家出台政策就是为刺激消费的,也是为去库存的,不管最终是真消费了,还是压在手里自己消化了,都是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我认为,既然支持地摊经济,那对地摊的管理,就该出台些政策或规则,起到既保护地摊主又保护消费者的作用。
比如摊位的规定,卖啥、在哪摆,怎么体现公平,如何避免竞争者之间的冲突等。
很多人对地摊的认知是脏乱差,吃的没有保证,用的也没质保。怎么对消费者负责?
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地摊经济的发展就很难持续,期待政府官员加大办事效率,跟上地摊经济的快速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