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
孙秀专执朝政,伦所出诏令,秀辄改更与夺,自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百官转易如流。
张林素与秀不相能,且怨不得开府,潜与太子荂笺,言:“秀专权不合众心,而功臣皆小人,挠乱朝廷,可悉诛之。”荂以书白伦,伦以示秀。秀劝伦收林,杀之,夷其三族。
秀以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各拥强兵,据方面,恶之。乃尽用其亲党为三王参佐,加冏镇东大将军,颖征北大将军,皆开府仪同三司,以宠安之。
李庠骁勇得众心,赵廞浸忌之而未言。
长史蜀郡杜淑、张粲说廞曰:“将军起兵始尔,而遽遣李庠握强兵于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倒戈授人也,宜早图之。”
会庠劝廞称尊号,淑,粲因白廞以庠大逆不道,引斩之,并其子侄十余人。
时李特、李流皆将兵在外,廞遣人慰抚之曰:“庠非所宜言,罪应死。兄弟罪不相及。”
复以特、流为督将。特、流怨廞,引兵归绵竹。
廞牙门将涪陵许弇求为巴东监军,杜淑、张粲固执不许,弇怒,手杀淑、粲于廞閤下,淑、粲左右复杀弇。三人,皆廞之腹心也,廞由是遂衰。
廞遣长史犍为费远、蜀郡太守李苾、督护常俊督万余人断北道,屯绵竹之石亭。李特密收兵得七千余人,夜袭远等军,烧之,死者十八九,遂进攻成都。
费远、李苾及军祭酒张微,夜斩关走,文武尽散。廞独与妻乘小船走,至广都,为从者所杀。
特入成都,纵兵大掠,遣使诣洛阳,陈廞罪状。
初,梁州刺史罗尚,闻赵廞反,表“廞非雄才,蜀人不附,败亡可计日而待。”
诏拜尚平西将军、益州刺史,督牙门将王敦、蜀郡太守徐俭、广汉太守辛冉等七千余人入蜀。
特等闻尚来,甚惧,使其弟骧于道奉迎,并献珍玩。尚悦,以骧为骑督。特、流复以牛酒劳尚于绵竹,
王敦、辛冉说尚曰:“特等专为盗贼,宜因会斩之,不然,必为后患。”尚不从。
冉与特有旧,谓特曰:“故人相逢,不吉当凶矣。”特深自猜惧。
三月,尚至成都。汶山羌反,尚遣王敦讨之,为羌所杀。
【原文华译】
孙秀专擅朝政,司马伦所出的诏令,孙秀任意增删改动,甚至自己拿一张青纸写诏书。或者朝令夕改,而百官的职位,随意调换,如流水一样。
张林一向和孙秀不睦,又怨恨自己未能开府(这就是滥赏的结果,开府仪同三司,那是宰相级的规格,但张林的期望值就有这么高),于是写密信给太子司马荂,说:“孙秀专权,不得人心,而功臣们都是小人,扰乱朝廷,可以把他们全部诛杀。”司马荂把张林的信给司马伦,司马伦又给孙秀。孙秀建议司马伦逮捕张林。逮捕之后,就将张林诛杀,夷灭三族。
孙秀认为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各拥强兵,占据一方,非常厌恶他们,于是用自己的亲党为三王的参谋佐将(把他们架空),给司马冏加位为镇东大将军,司马颖为征北大将军,皆开府仪同三司,宠遇安抚他们。
李庠骁勇,又得人心。赵廞渐渐猜忌他,但没有说出来。长史、蜀郡人杜淑、张粲对赵廞说:“将军刚刚起兵,而李庠握强兵于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应该早点对他下手!”
正好李庠劝赵廞称帝,杜淑、张粲借机向赵廞指控李庠大逆不道,将他逮捕斩首,并诛杀他的子侄十余人。
当时李特、李流都带兵在外,赵廞派人慰抚他们说:“李庠说了不该说的话,论罪当死,兄弟之间,有罪不连坐。”
又任命李特、李流为督将。李特、李流怨恨赵廞,带兵回到绵竹。
李庠的牙门将、涪陵人许弇要求做巴东监军,杜淑、张粲坚决不同意,许弇怒,就在赵廞面前,出手杀死杜淑、张粲,杜淑、张粲的左右又杀死许弇。这三人都是赵廞心腹,同日身死,赵廞的势力就衰落了。
赵廞派长史、犍为人费远、蜀郡太守李苾、督护常俊领军一万余人截断北方道路,屯驻在绵竹石亭。李特秘密集结七千余人,夜袭费远等军,并纵火焚烧,死者十之八九。李特于是进攻成都。
费远、李苾及军祭酒张微,夜里砍开城门逃亡,文武官员一哄而散,赵廞独自与妻子乘小船逃走,到了广都,被随从所杀。
李特入成都,纵兵大肆抢掠,又遣使到洛阳,陈述赵廞罪状。
当初,梁州刺史罗尚听说赵廞造反,上表说:“赵廞不是雄才,蜀人不会归附于他,败亡指日可待。”
朝廷下诏,拜罗尚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率领牙门将王敦、蜀郡太守徐俭、广汉太守辛冉等七千余人入蜀。
李特听说罗尚要来,非常害怕,派他的弟弟李骧到半路迎接,并献上珍玩。罗尚喜悦,任命李骧为骑督。李特、李流又在绵竹以牛酒犒劳罗尚。
王敦、辛冉对罗尚说:“李特等本是盗贼,应该找机会斩了他们,不然,必为后患。”罗尚不听。
辛冉之前和李特有交情,对李特说:“故人相逢,不是吉,就是凶!”李特深为猜疑恐惧。
三月,罗尚到成都,汶山羌族造反,罗尚派王敦征讨,被羌人所杀。
【学以致用】
关于赵廞的心腹在他面前互杀这件事,值得思考一下
廞牙门将涪陵许弇求为巴东监军,杜淑、张粲固执不许,弇怒,手杀淑、粲于廞閤下,淑、粲左右复杀弇。三人,皆廞之腹心也,廞由是遂衰。
01,心腹的定义标准到底是什么?
许求官职,杜、张二人都不同意,然后许就当着老板的面杀杜、张, 然后许又被杜、张德手下格杀
特么的,谁站在老板角度考虑了?
还能不能有点职业道德,给老板留点面子?
估计是没有想过,也想不了了,因为相互竞争,最后同归于尽了
02,这个问题的出现,最少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晋朝当时的大环境就是这样
上面坐着一个白痴皇帝,皇帝身边的人,没有哪个把他当回事
各大藩王之间来回争夺利益,杀过来杀过去,一切以利看齐
在这种风气之下,上行下效,于是整个社会都变成了这样,谁都不服谁,整个秩序全乱。
第二个是,重利轻义,导向错位
这两条,其实跟现在的企业治理是一样的
领导层之间的博弈与斗争,自然会影响下面人的看法,会削弱公司领导班子的权威,更直接的,就是老大的权威
同时,一个只谈利益的组织,那么,就会养出一批唯利是图的人
这种“唯利是图”的情况,完全是领导人自己培养出来的,
我们有些领导,要么不舍得分钱,只跟员工谈梦想,谈仁义,谈精神,就是不谈钱,想PUA
要么切换到只谈钱,对外谈钱,对内分享的概念,话题都是利益
然后导致大家都以成交为主要目的,公司以快速收钱为目的,员工就想着公司快速把钱分了为目的,至于服务啊,专业啊,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啊,就没有太多心思了
所以,有智慧的领导人
对基层更多的谈利益,但是,无形中也一定会植入公司的文化,价值观
对高层而言,谈价值观,使命就更多一点,但也不是不讲利益
同样的道理
有朋友问,我公司还小啊,当下只能以业务为主导,那么价值观的内容要不要植入,要不要重视啊
这是肯定的, 只是表和里,外实和内虚的形态,如同太极图一样
但不可以是二分法,一定是同时进行的,只是不同的阶段显示的“相”不同而已
因此,即使在晋朝这样的大环境下,厉害的领导人也可以做到强有力的统治,约束自己的队伍,只是赵 做不到而已
有的时候,外部环境我们是没办法左右的
就像股市里面的牛熊市一样
我们只能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不管外部环境是怎样的,我们依旧能够不快不慢的前进就行了。
03,不要刻意强调“心腹”概念
你有心腹,那么,你的心腹还有心腹
你用计谋,算计与你的心腹对付外面的人
可能一转身,他与他的心腹就在想办法如何对待你
那么怎么办呢?
你只有走成就的理念道路,重义轻利,以成就身边的人,成就自己的客户,内外都一样,走这样的道路,那么,就不用担心身边的人对你不好
毕竟,一个正念的人身边,大部分也是正念的,有良知的
因为有邪念的人是待不住这种环境的,这种行为方式对他们来讲是不舒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