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吴晓波的书,他的文字和观点能给人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把理想和现实平衡的很好的人。
马丁·海德格尔曾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人在活着的时候,很多生存和社会关系的问题,会让人身不由己的卷入熙熙攘攘的尘世斗争,我们都很难摆脱自我的胆怯和生活的压迫。
吴晓波说,“人对天理、命运的敬畏,并不仅仅表现为顺从,而应该是一种清醒的对话,是向上成长的渴望,是与未知对抗的坚决与愉悦。”
作为一个财经作家,他对金钱有自己的看法,“金钱如果没有清晰、超然而有规划的生命观,那么任何财富追逐的结果都将是灰色的、茫然的。
金钱的伦理就本质而言,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认同的提升过程。现代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与金钱抗衡、妥协乃至平等共处、最终彼此取悦的历程。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和生命态度的某种投影。”
在一个均可以用财富量化评估的商业社会里,思想自由不再是一个哲学名词,而是一种昂贵的生存姿态,它应基于财富的自由。
“效率”替代所有的法则至高无上,而我们所有储备的知识根本不足以应对很多突发的事件,甚至在更多人的时候,我们所匆忙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在量化、冷酷的现实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他在书里说:“所有青春都是为中年做准备,我今天讲这样的话,年轻人的你未必会同意,但我经历过的事实正是,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他的生命陪你聊天唠嗑,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大或小,都有最想拥有的东西。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地喜欢了,人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
汪曾祺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件器物,什么时候毁坏,在它造出来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
但过程中与未知对抗往往就是希望本身,人是靠希望活着的。
虽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冷漠似乎成为一个人走向成熟或成功的一个标签。在这个现代的都市中,孤独往往是因为互存戒心,还有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恍惚和恐慌,但这两个本身都很难放下,因为直视现实是艰难的,说丑陋的真话也是困难的。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我们一直追着幸福,幸福会听到吗?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