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0562aa47718e965d.png)
【文 / YangSiR说-2024.08.31.】 周六,杭州,晴
前些天的一个傍晚,我从杭州培训回来。刚走进小区,迎面便碰到了孙老师。她在靠近我们小区的中心小学工作,我们两家住得比较近,而且又同在教育系统工作,因此平时来往比较密切。她的女儿今年下半年在我们学校上初一。
见到我,孙老师便拦住了我,问我“这学期初一新生分班”的事情,言下之意便是希望将女儿分在一个“比较负责班主任老师”的班里。说实话,她的这个“希望”我还真没办法满足。因为下半年我不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而且我本身就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主,所以对新生分班的事根本就没有任何感觉,更不会主动地去学校询问这个事。说到底,分不分班、怎么分班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只需要教好我自己的功课就行。至于“班主任”,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学校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是很负责的,这一点我完全可以保证。
接下来,孙老师便给我出了第二个难题。她向我打听学校里“有哪些老师在做家教”,特别是“数学”“科学”这两门理科。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敏-感的,按现在的形势,“有偿家教”那可是典型的顶风作-案。我知道学校里还有一些同事在偷偷摸摸的干这个活,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能说。要是万一因为我的缘故让那些个同事“被举报”“受处分”,那可不仅仅是干了一件损人不利己的缺德事,更严重的是,原本和谐的“同事关系”肯定也会因此毁于一旦。这种蠢事,只有傻瓜才会干。
孙老师见我为难,便向我摊牌。说是她女儿“理科”成绩特别差,想找个好一点的老师好好补一补。而且特意强调,因为“她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其女儿“整个暑假长长两个月的时间都在‘放羊’”。
“这不挺正常吗?”我大惑不解。“下半年才上初一的孩子,暑假里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让她放松一下也属常理啊!”
“放松不得啊!”孙老师一脸焦急状。“你们学校教科学的覃老师,她儿子和我女儿是同班同学。前两天我遇到覃老师,交谈中得知,她儿子在这个暑假已经学完了初一上册‘科学’的全部内容。覃老师拿去年同期的初一科学期末试卷给她儿子做了一下测试,小家伙120分的试卷拿了107分。覃老师自己教科学的,儿子‘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我们没有这样的资源。看着人家如此这般,你说我能不着急吗?”
咋的?现在都这么卷了?这不还没上初一吗?
孙老师见我沉默不语,便来了一个更劲爆的消息。“我听覃老师说,这还不是最厉害的。你们学校教数学的鲍老师,他的女儿下半年也读初一,据说已经学完了初一年级上、下册的数学、英语两门学科。人家这么努力这么勤奋。再看看我家那不长进的货,唉……”那一刻,孙老师脸上的焦虑,显而易见。
我知道咱们浙江的教育,内卷是很严重的。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这种“卷”的程度更是无与伦比。但卷到这种地步,我倒是真没想到。还没进初一,就已经学完了整一年的英语、数学两门功课,这究竟是个什么梗?要不要这样?
在我看来,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们得按规律来办。就上面这个事情来看,我个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这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式的功利性教育的直接体现。“先学”有没有好处,当然有。但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考虑其不良反应。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在初二时就已经学完了所有的初中课程后,你让他/她在接下来初三年级的一年时间里干什么去?纯粹刷题?还是炒冷饭?或者还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作为教师子女,其背负的各方面的压力,或许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更大。因为很多时候,教师子女在学校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学习成绩,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分数而已,更多的时候它是父母脸面的体现。所以,身为“教师”的父母给对其子女的要求,也比其他同龄孩子要严格得多、苛刻得多。也因此,教师子女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概率也更高、更大。这个话可不是我说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给出的结论。
“减负”的口号年年喊,可怎么越减负,学生的负担反而越来越重了?
我只想问一句:这种毫无意义的内卷,何时能休?——尽管“卷”或“不卷”,跟我似乎也没啥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