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有些文字,足以打开心灵的那种,可遇不可求,一旦遇上,是福分,一定要留住,方法很简单,花足够多的时候记忆,消化,内化。
譬如这句“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先说说我的理解吧。这句话其实是被读扁的书,浓缩成这么一句话,方便记忆和表达。展开想象去还原的过程,是让书变厚,当然填充的是一个人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具体分析一下,你走过的路假如是一直被安排好的,没有挫折,没有意外,甚至于你自己都不会花时间去多看一眼多想一分你走的路,那么时间的堆积对你没有意义,你会保持单纯,保持先天的秉性。也恭喜你被保护的很好。
而如果你走过的路都是靠自己蹚出来的,个中的酸甜苦辣就值得玩味和提炼了,你肯定拥有了厚厚的保护色,或人畜无害型,或尖锐警惕型,或刻薄计较型。总之,单纯不再是你的标签。同时,貌似保护着自己,其实已经自己贴好了标签。
“读过的书”简简单单四个字,说有多轻就是多轻,说有多重就有多重。个体差异实在太大了,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人来读,同样的一本书,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读,得到的收获都是不同的,同样的一本书,同一个人读一遍,二遍和N遍,得到的感悟肯定又是不同的。浅尝辄止的阅读和深入思考的阅读,对自身旧有思维的撞击肯定又是不同,书要多读没错,可读到了大部分书共通的内核又觉得书不必读那么多。而这个内核到底有多核心,多少涵义,根本就没有一致的答案。而没有答案恰恰是常态。所以豁达,所以从容,也来源于此。
“爱过的人”,正常人的人生里,爱情肯定是刻骨铭心的,不管是否修成正果。对个人的心智,性情,思维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圆满者宽容,未得到者偏激,各个的人生轨迹亦自然发生改变。当然爱过的人只局限于爱情是片面的,甚至可以串联起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对所遇之人的或爱或憎的感情,并由此生发的应对之道。其丰富性言语难表万一。
再回到这句话本身,我读到后产生的是自省,是主观的改变的意愿。因为事关气质。这中间又有必要的向上的动力,和纯粹虚荣作祟的存在。
而对外,我会有意识的按这几个标签去筛选,会不会很有趣?
我写下这些话,可以视作装逼,同时也在为自己打标签。要清高,又不免俗。
有缘见此文的你,在我这些抛砖引玉的文字之后,对自己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会有怎样的梳理和鉴别?
引发共鸣,是我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