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的心思你不懂

孩子的心思你不懂

作者: 云本无心水自闲 | 来源:发表于2019-10-16 09:55 被阅读0次

    《孩子的世界》这个主题,我想分两个角度来讲。一个是孩子眼里的世界,一个是孩子心里的世界。

    孩子眼里的世界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孩子身体和心理的不断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知道原因,有些事情我们会有些含糊,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不太理解。孩子就是孩子,是和成年人不一样的人,他眼里的世界和我们成年人眼里的世界是有很大差别的,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

    如果我们成人愿意尝试从孩子的眼里看这个世界的话,就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我们经常会提醒很多的爸爸妈妈,当你在和孩子,尤其低龄的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蹲下来。

    蹲下来,不仅仅是大人俯就孩子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蹲下来的时候,视线会和孩子齐平,这个时候我们会更能理解孩子看到了什么。

    在我女儿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带她去和一个朋友见面,要步行穿过一个很大的停车场,里面停满了车,车与车之间的空隙也比较小,我们要从两车之间走过去。

    我当时很着急,想要走快些,就拉着她的手,因为无法并排走,所以只能我在前面走,她跟着我。当我穿过两车之间的时候,最窄的距离就是两边车倒后镜之间的距离,因为普通的小车倒后镜的高度大概在我的腰的位置,我只要稍侧身就可以蛮轻松地过去。

    我一边拉着女儿一边快速地通过,没过两部车就听见后面“嘭”的一声,回头就看见女儿的额头撞在了车的倒后镜上。我当时因为着急还训了她几句:

    “你怎么回事?连倒后镜都看不见还撞到头!”

    当时她有点疼,但是怕我着急忍住了没吭声,我们就继续往前走。没走几步又听见“嘭”的一声,我往后一看她的头又撞在了另一个倒后镜上。这时候她就忍不住了,放声大哭。我还很生气说: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走个路都走不好还在这里哭!”

    当时那个感觉瞬间过去了之后,我还是蛮心疼她,就蹲下来揉揉她的头。在我蹲下来和她的视线齐平的时候,才发现就在她额头高度的位置是一排排的倒后镜,所以在她的眼里这些倒后镜就像阻碍她前进的闸口一样,我又拉着她的手在前面急走,她根本来不及提前看到这些倒后镜,在我过去了之后,她已经反应不过来,来不及躲避,一下头就撞了上去,所以就很痛,而我又埋怨她不会躲避这些倒后镜,所以这件事情让她觉得很委屈。

    当我蹲下来从她的视线看周围的时候,我才觉得很抱歉,因为我比她高很多,没办法理解她视线里的东西。我把她抱起来,很方便地穿过了这个停车场。

    这件事情到现在我都记忆深刻,是因为这对我将来与孩子相处、了解孩子的世界有很大的帮助。

    很多妈妈第一次带孩子去商场的时候会发现,孩子很紧张,有些孩子会哭,会害怕地抱着妈妈的腿不敢走。爸爸妈妈就很奇怪,商场里这么安全,没有机动车,宽敞明亮有空调,你有什么好紧张和害怕的呢?

    其实如果我们蹲下来,从孩子的视线去看,在人流熙熙攘攘的商场里面,孩子看到最多的,不是屁股就是大腿,而不是我们成人眼里看到的漂亮的商品和装饰,所以孩子会觉得特别的紧张。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的紧张,就能对孩子有更多的包容。

    除开这些地方,经常带孩子去户外玩儿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特别有趣,你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大树、建筑,两三岁的孩子看到的更多的是路边的小石头、正在搬东西和打架的蚂蚁、掉落的树枝、小昆虫、小洞,他对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

    孩子会对你关注不到的东西特别有兴趣,所以他走路有时候会比较慢,会捡一些你认为脏的、没用的东西。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东西离他很近,是特别好玩的,而你看见的东西,他有时候注意不到,所以这是孩子眼里的世界。

    孩子心里的世界

    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会形成孩子心里的世界。因为孩子的心理发育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和我们成人一样的标准和体系里去。

    我之前讲过一个例子,一个三岁的孩子打碎了爸爸心爱的紫砂茶壶,他赶快把这些茶壶的碎片拼在一起,然后告诉爸爸妈妈:“你看,这个茶壶没有碎”。

    从我们成人的眼里来看这件事,就是这个孩子你闯了祸还不承认,还撒谎;

    而在孩子看来,只要这个茶壶所有的部分都还在,而我又把它拼了起来,那这个茶壶就还是原来的茶壶。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们爱果会群里的一位妈妈说过的一件事情,孩子拿着的一个东西掉在了地上,孩子一直说没有掉,妈妈就很生气。

    其实和上一个例子是一样的,在孩子眼里,我没想把这个东西扔在地上,我只是拿不住了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我的手没有松开,我没有刻意把这个东西丢在地上,即使这个东西掉在了地上,也还在我的手的掌控之下,所以它就没有掉在地上。所以孩子的理解和成人的理解是有差别的。

    有的时候家长会不太理解,我们经常用一个词“明明这个东西怎么怎么样,你还怎么怎么样”,这个“明明”是我们成人的标准,而不是孩子的标准。

    同样的例子很多,让我们大人比较纠结的就是孩子的撒谎。

    我们大人会觉得孩子看见了一个东西或做了一件事情,他却说没看见没有做,那他就是在撒谎,这是一个道德、品行的问题,会让大人非常的紧张。其实这个时候不用太紧张,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撒谎的定义和成年人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这件事他不想做,别人都做了,他也跟着做了,他就会在心里认为我没有做这件事或者我不是主动做的这件事情,所以我就不需要去认这个事情是我做的。这往往这和我们大人的理解形成一个误区。

    孩子表达的方式也和成人不同。

    比如说一个孩子一直是外婆照顾他,有一天外婆回老家去了,他就告诉别人说:外婆去世了,外婆死了。周围人很吃惊,以为真的发生了这件事,其实不是的。孩子认为外婆离开我了,就是不在了,就等于死了。因为孩子对死了这个词的概念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

    这时候我们就要理解孩子,这是他对外婆的一种思念,或者是因为外婆去照顾其他亲戚的孩子,他会有一点失落甚至愤怒,他用这种方式表达,是因为外婆离开了他,外婆在他的心里暂时不存在了,他就认为外婆死了。这并不是孩子在故意地胡说八道或是诅咒外婆。

    反过来真的有些亲人去世了,孩子反而会说他出去了,去什么地方玩儿了,等等,来表示对这个人的思念。孩子不愿意相信心里最爱的那个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他用他的语言来否定这个事情的存在。

    然而这些都不是说孩子在撒谎或者脑子笨,而是在孩子心里有一套表达自己的程序和方法。

    孩子对事件的看法和大人也有很多不同。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视频,是一个妈妈发在网上的。她在家里用拖鞋打死了一只小蟑螂,被她儿子看见了,儿子哭得非常伤心。

    妈妈不理解,蟑螂这么脏的一个小动物,传播细菌和疾病,你有什么好伤心的呢?而这个孩子伤心的是,你把蟑螂打死了,蟑螂妈妈就找不到它了。

    当时这个妈妈是反应出来了一点,给孩子解释了一下。其实我们大人要特别珍视孩子的这种感情,在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小蟑螂也是一个生命,它死了,它妈妈会想它的。孩子也会联想到自己,如果自己有什么问题的话,妈妈也一定会这么伤心难过的。我们要更多的保护孩子的这种心理,而不是去嘲笑他“傻不傻,打死个蟑螂还哭半天,多愁善感”,因为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的世界是有差别的。

    还有一位朋友在某一年的这个季节,买了一些大闸蟹回来,孩子就和大闸蟹玩儿了一段时间。结果中午这个大闸蟹就被蒸熟了端到了桌上。孩子就很奇怪,问“这是我早上玩儿的大闸蟹吗?”,大人没有多想,就说“是的”,结果孩子哭得非常的伤心,坚决不吃这个大闸蟹。

    因为他在和大闸蟹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感情,这个就成了他的小玩具,突然这个小玩具要吃到他嘴里,他没有办法接受这么急骤的转变。所以我们大人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要多留意一些。

    我在课堂上特意讲了关于大闸蟹的这件事,家里有孩子的时候,遇到这一类事情,有一个八字原则:“吃的不玩,玩的不吃”。为什么要用这八个字呢?主要是保护孩子的感情。你带了一个活的东西回来,你要吃它就不要让孩子去玩这个东西;如果你是买来给孩子的玩具,那就不要煮熟了把它吃掉。当然我们不是永远这样,等孩子大一点,他就能够接受这个转变了。越是孩子小的时候,做父母的就越要刻意保护孩子的情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心思你不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jy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