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个故事,《我爸叫我去考公务员》。作者的父亲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公务员,做大官,受到村子里的人的尊敬,而不要像自己一样一辈子打工。但是作者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一场争论过后,二人以五年为限,展开了一场人生的豪赌。故事的结局可以算得上美好,作者小有名气,而父亲也不再固执己见,默许并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着儿子的事业。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家属院里的孩子一波波长大,各家的家长也都明里暗里拼着孩子。邻居是三代同堂的官宦之家,老爷子还在位置上时,逢年过节道贺送礼的人群络绎不绝,每每都持续到深夜。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搬个板凳坐在门后,一边听门外的动静一边教育着我们。看看当官多好,逢年过节都有人赶着送礼。要我说你们兄妹俩将来毕了业也考个公务员,熬几年,等当了大官日子就好过了。每当此时,我和老哥都会相视一笑,给对方一个“我懂你”的表情,然后招呼父亲吃饭过节。朴实的父亲忙碌了半辈子,从来没有过有人送礼,被人恭维的经历,对于邻居很是羡慕。小时候顽皮,总是不记得加衣服,所以隔三差五就感冒,每次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二人去看医生,付完钱拿了药出来,时常会说,是越来越看不起病了,拿个感冒药都要这么多钱,你们俩将来要是能当个医生就好了,自己家里人有病了自己就能看,也不用担心会被医生坑了钱。
高中毕业选专业,和颜悦色,苦口婆心,威逼利诱,父母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没有让我在专业志愿一栏填上“医学”或者“会计”二字,为此还被父母埋怨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最终选择了力学专业,在父母“现在房地产的行情这么不好,你怎么还选建筑专业”的 埋怨中,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在得知当前的专业要考研的时候父母的唠叨再次袭来:一定要考研,只有考研才有出路,要么就考公务员,将来在政府部门做个科长什么的也挺好,安安稳稳,还受人尊敬,多好。一个女孩子天天在外边跑来跑去,还要担心被炒鱿鱼,多辛苦。在父母的心里,永远有一个安稳保险的职业叫公务员。永远有一个光彩、受人尊敬的出路,叫当官。仿佛当了官,未来就有了保障。生活就会一帆风顺。至于理想,创业,前者不能当饭吃,后者不是“正道”,都被父母果断列入黑名单。
依靠双手劳作了半辈子的父母,不懂什么是大数据,什么叫网红,更是对娱乐圈厌恶至极,在父母的心里,仿佛世界上的职业只有医生,会计,老师,官员,清洁工,银行职员,经商的老板,老板手下的员工,再有就是农民工。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过的是不稳定的生活。我还记得母亲有一天问我:“都说设计电脑游戏挣钱,电脑游戏这个行业能持续多少年?能不能到你们老的时候?你们年轻人想事情都太片面了,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趁现在赶紧找个安稳的工作等到老了你们就后悔吧。”对此我无言以对。父母的前半生都走了太多的弯路,吃了太多的苦,不想让孩子们也向他们一样辛苦,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份安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受人尊敬地过完这一生。父母理解不了诗和远方,也不了解“无奋斗,不青春”父母希望孩子一生普普通通,平安和顺,但是孩子不想要一眼就看得到头的人生。这就是矛盾所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唠叨,责备还是抱怨,父母都希望孩子们能过得好,要过得比他们好。作为儿女,我们不可能强求父母的世界观和我们同步,只能做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然后向父母证明,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有本事完成。自己有能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样可以让自己一生平安和顺,受人尊敬。
-----------------------------------------------------------我是分割线----------------------------------------------------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自己也没有一个完全合适的答案,写这些文字只是想说,虽热世界观不同,但是父母爱儿女的心不会变。世界上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人会像他们一样容易被儿女伤害,而且即使受了伤,那份爱也少一分。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晓得这份无私,不要让这份爱因观念的不同变得廉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