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秋,秦始皇带上左丞相李斯,小儿子胡亥等人,最后一次出游。这一次出游显得很不合理,北方的十月已经开始变冷了,按理说没有特殊的事由不太会刻意出行的。
根据《史记》里的记载,这一年一定要出去,可能和上一年发生的让秦始皇不开心的事情有关。一次是老百姓在殒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把秦始皇气得,杀光了住在那陨石附近的百姓,销毁了陨石。另一次是关于躲都躲不掉的壁(玉石制品),上面刻着"今年祖龙死“。祖龙这个称号当然非他自己莫属了,这对于怕死,到处求仙问药的秦始皇来说,未免黯然神伤。后来,占了一卦,说”游徙吉“,才算是找到了化解之道。
”徙”,当年就做了,搬迁了三万家,这些人家也是莫名其妙因为别人一句话,就得大规模搬家,这也只能发生在古代,或者现代的加沙了。
“游”,当年没来得及,所以推迟到第二年。到了十月,眼看着这一年就快过完了,不能再拖了,于是在不适宜的季节也强行出游,这一点倒可以理解,也解释了为什么这次出行的方向是向南,而不是像前几次那样,向东。
出发的时候秦始皇是肯定不知道自己这次是有去无回的。向南到长江、向东到大海、向北到胶东半岛,再折向西返回的时候,已经是前210年的盛夏了。返程中秦始皇病了,没几天后就驾崩了。
读到这里,我产生了一个小小的疑惑。
秦皇之惑其三:
关于车上的鲍鱼问题。
秦始皇生病时的位置,在平原津,这个地方是现今的山东德州平原县一带,距离海边二百多公里。这时候只是病,还没有考虑到会病死的情况。大队人马继续按既定路线返程。
走到“沙丘平台”这个地方的时候,秦始皇死了。这个地方在哪呢?应该是现在河北邢台境内。这个地方离生病地点平原县又是二百公里。离海边自然是四百公里以上了。
丞相李斯不让发布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这倒符合他的身份定位和大局观念。可惜后来玩不过赵高,被忽悠得成了篡改遗诏,谋杀太子的同谋。这真是李斯莫大的悲剧。如果他不是法家理论治国,像赵高一样只是个市井之徒倒也罢了,一生致力于标准统一、法令为先的李大丞相,成了不守法的,推倒自己理论的最大反面教材,唏嘘。
有了赵高和李斯的阴谋,这才有了鲍鱼的需求。要瞒着除秦始皇车上以外的所有人,就不能让大家闻到臭味。这里有个计算题:
就算秦始皇死的当天,阴谋就达成了,立即想到需要派人去海边取鲍鱼放车上掩臭,那需要什么样的速度呢?
四百多公里,差人们骑马往返,需要多久?现代比赛速度的骑马,时速估计能达到70公里以上,考虑到秦朝时道路的条件,能有50?那么这就需要单程一天。到了海边,还要找到当地管事的,采集鲍鱼。
我觉得鲍鱼在秦朝虽然卖不出现在的价格,也不会便宜到比蚬子还贱吧?后者可是分布在海滩礁石上,而鲍鱼则是要到水里面去采的。这是一。
二,鲍鱼弄了多少呢?一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李、赵下命令弄鲍鱼的时候怎么要求的,《史记》中没讲,但如果异常强硬地要求下人们用量快的速度搞回来百把斤鲍鱼来,岂不是不打自招?
一来一回两三天,是至少需要的,这还得马停人不停地使劲赶。当时正是七月中旬,死去的秦始皇就这么在车上等待鲍鱼的到来?
实在是很难相信。要说附近村里弄了头稀罕的死兽,还勉强能让人相信。
这些鲍鱼坚持了多久呢?从邢台,再到石家庄,然后北上到九原,现在的陕西榆林一带(抄远路,是因为从那里有建好的直道通往咸阳,会更快)。看看地图就知道,这又是数百公里的路程。
车队就不是骑马的概念了。一小时能走十几公里不错了。然后,这些鲍鱼,能在车上呆多久?
《史记》里有很多东西经不起推敲呵。
另:生在秦朝爱吃鲍鱼的人真的是有口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