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排队,不用付钱,拿起就走。”亚马逊为旗下无人便利店Amazon Go拍摄的宣传视频中,人们面带微笑穿梭在超市里,离开的时候,交易已经自动在手机app上完成。在美国消费者眼里,这样的场景或许还有些科幻色彩,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了现实。无人便利店,或许是中国今年最火的新事物之一。
亚马逊无人便利店
缤果盒子、天虹无人便利店、淘咖啡、F5未来商店……随着各色无人便利店陆续问世,人们在享受“黑科技”带来的独特购物体验之时,却也开始担心无人便利店是否会抢走超市工作人员的饭碗,从而带来失业潮。
对此,斯坦福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专家Jerry Kaplan向《天下网商》表示,目前看来,无人便利店里,能被科技取代的仅仅是收银员之类非常基础的岗位,但便利店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一类的员工。对于那些需要和人互动的岗位,比如销售、售后服务,技术是无法取代的。
Garry Mathiason是美国最大的劳动力和雇佣法律律所Littler的资深合伙人。他在接受《天下网商》采访时表示,担心“黑科技”抢饭碗,完全是不必要的。一方面,“黑科技”无法取代那些需要创意,批判性思考和个性化服务的工作,比如心理咨询,一方面,即使“黑科技”会取代一些岗位,目前看来也需要至少10年的“过渡期”,在这期间,“人机合作”的状态将是常态。此外,“黑科技”也将催生更多新兴的工种,反而能提供更多工作岗位。
餐厅里的机器人服务员
无人便利店究竟是要革谁的命?
虽然无人便利店这一新词里,“无人”两字非常吸引眼球,也是人们热议的重点,但事实上,有人无人根本不是无人便利店的关键。
媒体36氪在近期的报道中指出,无人便利店一开始的噱头是“无人”,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无人值守应该能够大大降低人力成本。但实际上,店铺值守人员的人力成本仅占整个店成本的10%-15%。在便利店里,收银员不仅仅收钱,还负责往货架上摆货,盘点货物,进货等等其他工作。只要是有货架陈列商品的店铺,完全没有工作人员协助,在短期来看是不太现实的。
日本的无人旅店,可选择美女或者野兽作为接待人员
人工智能时代,哪些岗位不会被取代
Kaplan教授指出,就零售行业而言,目前高科技会对工作岗位带来的影响,仅限于那些以便捷和价格优势为核心价值的领域,比如美国沃尔玛、Costco 超市内的一些基础岗位,但那些以客户体验、情感等为核心价值的领域,比如销售和客服,是不会被取代的。事实上,就算是在亚马逊为Amazon Go拍摄的宣传片里,依然可以看到身穿亚马逊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在空缺的货架上补货的身影。这些工作,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还不能让机器来代替人工。
作为一名研究人工智能长达30年的专家,Kaplan 教授在2015年出版的《人类不会被取代: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富和工作指南》一书中指出,未来不能被取代的工作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比如情感、体验的驱动,而这些工作并不一定是非常“高大上”的,销售、客服,都属于这样的工作。
Kaplan教授举的一个例子来自星巴克。在诞生之初,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希望用机器来为客人调制咖啡,但很快他发现,客人来店里消费咖啡,并不仅仅是为了尽快拿到一杯标准化的咖啡,还有某种情感诉求,因此,可以和客人互动的店员是不可取代的。
Kaplan教授认为,很多时候,人们去客服那里寻求售后服务,并不仅仅是为了退换不喜欢的商品。“想象一下,如果你拿着一件衣服去退货,说你穿不了,接待你的机器人对你说‘非常抱歉’,你一定会觉得很不舒服,对吗?因为它不会有相同的情感体验。”
食品店里的机器人
“黑科技”如何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我有几张阿里云幸运券分享给你,用券购买或者升级阿里云相应产品会有特惠惊喜哦!把想要买的产品的幸运券都领走吧!快下手,马上就要抢光了。
咨询公司麦肯锡今年1月发布了关于“黑科技”如何影响就业的调查报告指出,事实上,眼下正在经历变迁,和美国农业人口大量被大机器所取代的历史很相似。当时,这种取代并没有带来长期、严重的失业潮,相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很多新的工种诞生了。
1840年左右,65%的美国人口从事着和农业相关的工作,但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仅为2%。不过,这巨大的变化并没有毁掉美国,相反,随着人们从农业劳动中被解放出来,许多新的职业诞生了,比如和互联网相关的职业。
与此同时,科技也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麦肯锡报告中指出,在全球范围内,科技的进步每年可以将社会生产效率提高0.8%-1.4%。就零售行业而言,无人便利店之类的“黑科技”可将效率提高32%,从而带来高达68%的潜在盈利增长空间。科技除了带来更高的效率之外,还有更好的购物体验。未来,消费者或许可以戴上某种特殊的眼镜,直接查看商品的成分和营养价值等。
如今的机器人,可从事各种精细的工作
在就业方面,受此冲击最大的会是收银员、仓储和清洁工这类基础工作。不过,当员工们从收银等基础工种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他们便可以去从事附加值更高的工作,比如客服。而随着人们从事工作附加值的不断提高,“高技能工作”和“低技能工作”之间的收入差将减小,人们的整体收入将不断提高。
Mathiason 接受《天下网商》采访时指出,目前看来,至少需要10年时间,机器才可能在某一领域内大量取代工人,而在这之前,“人机合作”将成为常态。通过让人去操作机器,来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其实也是一种新的工种。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工种的不断涌现,人们需要接受培训来适应新的工种。这种培训本身,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
Littler律所发布的一份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可能对就业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解决途径的报告指出,在2011年期间,“黑科技”直接创造了400万到600万就业岗位,如果算上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这个数字将高达800万至1000万。到2020年,“黑科技”还将创造190万到350万工作岗位。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为人类服务
不做新时代的“德勒分子”
美国科技网站Tech Crunch撰稿人麦努尔·卡恩(Mynul Khan)在名为《机器人不会抢饭碗,反而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文章中指出,其实高科技本身就能创造就业。2011年,一项在六个国家进行的研究发现,100万台工业机器人可以直接创造出近300万个就业岗位。尽管机器人的数量在上升,但仍有五个国家的失业率在下降。因此,人们大可不必担心机器人抢走人类的饭碗。
“18世纪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动力织布机和其他机械设备减少了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人工参与的必要性。因为担心失业,这些工人纷纷抗议机器的使用,甚至捣毁机器,煽动民众造反。这些工人被称为‘德勒分子’。”卡恩在文中表示,“在今天,如果将某人称为德勒分子,其实是一种羞辱。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当初的担忧是多么地不必要。”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yq.aliyun.com/articles/2534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