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里,家里有两个大瓦缸,每天早晨起床洗漱时,就能看见满满的两缸水。清澈,冰凉,含在嘴里,略带一丝甘甜。
心里想着,这缸难道是“聚宝盆”?每晚都用到见底的水缸,会在天亮的时候自动“聚”出满满两缸水。
社集体有两口老水井,离家近的那一口产水量少,只够三四户人用。离家远点的那口,那也是名符其实的“聚宝盆”,供全社四十多户人家使用仍是绰绰有余。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不到一平米大的井口,每时每刻,水位都在距井口一米深的位置,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再多的人去挑水,水位一直不减。
上世纪 八十年代,家乡还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要挑水。
那时父母正年轻,种了很多田地,白天都要忙田间地里,都是父亲一晚或一早挑水, 不仅我们家的,爷爷奶奶和小姑姑的饮用水也都是父亲挑。
父亲是村里挑水最早的那个人。家乡有个风俗:每年大年初一的第一挑水叫做“挑银水”,寓意第一个挑水的人挑的是银两,是财运,是好运。
每年的大年三十,全家守岁。守到离十二点还有几分钟的时候,父亲就挑着水桶出发了。村里的壮劳力都知道这个习惯,零点时,老井旁已经聚集了好些人。都想争挑第一桶。
老井的水不仅味甘甜,而且清澈无杂质,长期烧水的茶壶也不会有水垢。
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老井旁有一水坑,大概四五平米,半米多深。平常,乡亲们都会把采回来的新鲜蔬菜拿到老井边,洗干净了再拿回家。洗菜的后水就流淌到水坑里。
每年的冬天,村里人都会用竹背篓背着衣服去井边的水坑里洗,坑里的水温温的,一点也不觉得冰凉。
那时,大多数家里都没有冰箱。每年夏天,从集市买回的西瓜都是热乎乎的。我们就在竹篮的提手上系一根长长的绳子,装上西瓜,把竹篮慢慢放进井里,绳子系在井岩的大石头上,任我们在冰凉水坑里尽情嘻耍。个把小时后,提上竹篮,回家,划开西瓜,一阵冰凉爽口。
据父辈们讲,在他们小时候,老井就已经存在了,不知是哪辈人啥时候挖的,虽说应该“吃水不忘挖井人”,但好像早已没有人能记起挖井人是谁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冰箱,洗衣机。老井边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只有老井旁有地的几家,用井水浇菜地,淘洗蔬菜。井口旁边早已长满了茂密的杂草。虽然井水还是那么深,井底早已积起了厚厚的淤泥。
而今,政府扩建公路,老井也在扩建的范围内。这口不知养活了多少人,陪伴了多少代长大的老井,乡亲们心中的“聚宝盆”,也阻挡不了时代的飞速发展,她即将彻底消失。
或许,她的使命早已完成,消失是她该有的宿命,那么存在时,她一直在奉献,即使消失,那也必须在奉献中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