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精简。
没有天才,只有刻意练习。
“好奇心是成就一切伟大事业的最好品质。”—爱因斯坦
今天阅读的这本书是关于360创始人周鸿祎撰写,由作家范海涛执笔,出版的这本《超越好奇》,
这本书在是分享给三类读者看的,第一类是在校大学生,他的观点是:人要尽早花点时间弄清自己想要什么,把理想确定下来。
在这个阶段,要想清楚目标,想自己未来的10到15年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那些方面想有成就,一定要锚定梦想、规划未来,不然就会陷入一种茫然若失的状态。
我看到这些建议,让我想起从学校下来自己无所归依的茫然无助的心情,最后想以老师的身份重会校园,却被别人拦截,从那后我发现自己处在一个自己完全劣势的圈层,好在自己抗压,做事好胜心强,才稳稳的浮在水面上。
第二类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
而如果你想站在金字塔尖儿上,聪明和勤奋缺一不可。
初入职场,聪明和勤奋一定要占一样,在职场上人人都会喜欢勤奋热情的人,如果自己不性格有些内向,你一定要有一个赢人的地方。
我刚去挣钱时,我就是一个热情好奇心比较重的人,我一有时间就喜欢给人帮忙,然后把所有工作都接触会了,最后别人不会的我都会了,一有问题我们领导总是让我去,去解决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因为做的好,让人放心,我的收获也非常好。
第三类是早期创业者。
虽然我至今对自己能否做成一个“大公司”还很不确定,但我是个连续创业者,也投资过很多创业公司,我有很多经验想分享给年轻的创业者。比如“第一性思维”,凡事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寻找解决方案,在用户的需求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创新。这个过程需要创业者独立思考,需要原创性思维,这些东西往往大学不教,创业者需要从创业实战中习得。
实践出真知,事情和想象的出入很大,就像炒股票一样,我们总听说别人挣钱,却不知道别人怎么去避险,这里都是长期摸拿滚打出来的。
作者在这本书给这三类人提供了一些经验和避坑指南。但是作者还是强调了好奇心的重要性,他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的好奇心。
超越好奇心的是学习力,我们只停留在好奇方面是于事无补的,认知决定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我们成长的方向和速度,决定我们在生命时间产生的价值,决定我们能走到什么高度,决定我们做事情的策划能力。
提升认知的唯一办法是学习,让一个人持续学习的动力是来自内驱力,人一旦有了些成绩,金钱和江湖地位的吸引力就会慢慢减弱,只有内驱力才能推动一个人持续学习,让一个人不停地去实践那些因好奇心产生的想法,甚至推翻自己的经验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向更高的地方攀登。
写在最后: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触动,有的人在很年轻时成长就停止,而有的人走过人生的很长的路程依然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创造创新,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和深情,这让我想起年龄这个词,我一直认为年龄是个伪命题,我们认可它时,它就会疯狂掠夺,我们对它置之不理,它就会变得很安静,好像没来过,不要去相信什么年龄,要相信你内心的想法。
人生是我们自己的,保持你的好奇,保持你的学习,我们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