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期待已久的几部电影我都去看了,其中包括全球期待最高的漫威新英雄电影《黑豹》,也有看到奥斯卡最佳影片出炉后立马去欣赏的《水形物语》,还有看起来名字不那么吸引人,豆瓣得分颇高的《三块广告牌》。三部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电影,让我对看电影这件事,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最期待的电影是《黑豹》,早在国内上映前,北美的票房和口碑都非常高。通过预告片也能想到,一定又是一部类似于《钢铁侠》的美国式视觉大片,酷炫的科技,精彩的镜头和音效,看完就两个字:过瘾。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观影,看完之后觉得非常一般,甚至有些索然无味。期待的特效镜头在预告片里都已经放完了,剧情就是超级英雄的前传,或者说《狮子王》真人版。后来再一了解,《黑豹》在中国的评价差很多,在美国票房和评价都很高是因为整部影片几乎都是黑人出演,而且故事主线也是讲黑人种族的崛起,当然获得了全美黑人的支持,或者说是一次黑人的集体意淫也不为过。
抛开种族情节不说,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近两年的超级英雄爆米花大片,从高中时代的《蜘蛛侠》,到《变形金刚》,再到后来的各种续集,各种新英雄,每出一次新片,对我的视觉冲击就减淡一些,直到观影《黑豹》,已经完全没有了对大片新鲜刺激的感觉,激烈的打斗、酷炫的画面也掩盖不了故事的苍白。
电影场面实际上是为故事服务的,观众对各种视觉冲击已经疲乏之后,能打动人心的,始终是故事。这一点上,超级英雄电影始终难以达到,因为有了超级英雄这个政治正确的人物树立,所有的情节都要为拯救全人类或者凸显英雄气概而服务,于是观众从一开头就能猜到结局,观影的重点自然落到了特效上,特效再怎么牛,看多了也有千篇一律的感觉,所以如果选择了爆米花大片,那就抱着爆米花和可乐去消遣这两个小时吧。
可能是我老了,爆米花电影对我已经称不上消遣,越来越是一种时间的轰炸,看完有犹如激情退却之后的空虚,甚至连激情都没有了。
于是我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文艺、安静的,假以为有内涵的影片,或者说烧脑的、沉静的,假以为要用到智商的影片。这时候就出现了豆瓣式的装逼观影现象,评分不到8不看,没获奥斯卡不看,爆米花视觉大片不看,怎么装逼怎么选。这样一来,就落入了形而上学的选片,为了凸显自己的逼格而看片。
就比如看《水形物语》,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想必一定是上乘之作了,再一看预告片,二战情节、人兽情感、同志和哑女,复古又浪漫的调调简直逼格满满。当即决定去看看正片。然而观影完之后,除了浓郁优雅的复古情调让人为之沉迷之外,老套的故事情节,脸谱化的人物设立,都让人对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称誉有些失望。正如一些影评所说,《水形物语》的导演真是最聪明的导演,哑女、同志这一类人物的安排,二战背景,复古质感,全是60多岁奥斯卡评委最爱的设定,每一个设定都是为了奥斯卡而来,标准又正确,就像把所有满分的元素聚集在一起,炮制出了一篇满分命题作文。所以《水形物语》获得了奥斯卡,却失去了民心。
在选电影这件事上,看来是不能太依赖所谓的权威认证,只有让人映象深刻且有反思的片子,才是好片。
于是就有了对《三块广告牌》的认识。不起眼的片名,甚至在选择看的时候也是没抱太大的期待,结果却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我把它列为18年必看电影之一。就不剧透了,只想说说观影的感觉。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非常清爽沉静,却在心里泛起涟漪,平凡无奇的小镇,平凡无奇的角色,通过一个事件串联起来。你可以看到失去女儿的母亲的愤怒和坚强,可以看到忠于职守的警长的无奈,可以看到懦弱忠诚的警员由迷茫到坚定的变化,起初每个人看起来那么刺眼,到后面又归于善良和温和。每个人都改变不了糟糕的社会环境,却在无奈的氛围之下选择了相互谅解和抱团取暖,最后体现了人性的闪光点。影片最后的开放式结局,问题虽然没有得到解决, 却让观影者有了更多的对人性的包容和豁然开朗之感。这就是本片的厉害之处,电影本身不是让你去猜结局,而是让你在导演的步步引导之下,在绝望的氛围中,找到温暖,最后释怀。
随着人的成长,从学生时代爱看的爆米花大片,过渡到喜欢看剧情片,曾经的《消失的爱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穆赫兰道》、《赎罪》等,都是能让人思考的影片。当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能否看到自己的内心,是否被某个镜头某个人物,或者某个故事所触动,从而开始思考自己和周遭的一切。我认为这才是电影的魅力,通过几十分钟的演绎,让观影者代入角色,让人反思,从而展现出新的生命力量,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或保持初心,或奋勇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