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几部余华的小说,从《活着》开始,就感受到了余华独特的语言魅力。福贵悲惨的一生被他云淡风轻般的说来,反倒让我们觉得无比悲凉,替福贵悲凉,替那个时代悲凉;《许三观卖血记》依然延续那种风格,一个普通人历经的数次磨难,只有通过卖血才得已度过。当他渡过了难关,我们又替许三观开心。余华的小说里的人物,悲凉凄惨的福贵,命运多舛的许三观,却依然挡不住他们对生活的乐观,以及勃勃的生命力。读完了许三观,接着又看了《兄弟》,虽然只读了一点点,我已经忍不住想为那个叫宋凡平的男人喝彩!
宋凡平是个教师,是李光头的继父,是把李光头掉粪坑淹死的亲爹扛回家的男人。李光头的母亲李兰命苦,刚怀上李光头,丈夫就死了。这个一出场就挂了的男人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在公共厕所偷窥女人时掉粪坑里淹死了。他死了倒无所谓,可让他的妻子李兰,他的儿子李光头终生蒙羞,书中的刘镇人也因此一直对孤儿寡母百般欺负。对李兰来说,丈夫是以那种难以启齿的方式死了,她所遭受的白眼和指指点点不计其数,身上背负的屈辱难以想象。七年孤苦无依的生活让李兰抬不起头,这其中有生活的担子,有舆论的压迫,压得她年纪轻轻就弯了腰,有些驼了背。一个苦命的女人还要拉扯一个孩子,其中辛酸可想而知。
但李兰又是幸福的,因为他遇到宋凡平。宋凡平的妻子去世了,李兰一直记着宋凡平是恩人,是把他那个浑身大粪的死鬼男人扛回家的恩人。当知道恩人的妻子过世时,善良的李兰带着儿子去送些元宝纸钱以表心意。就这样,他们有了联系。后来,他们相爱了。在灯光球场的篮球比赛中,宋凡平扣了一辈子唯一的一次篮,激动之余,在数千人面前抱起了李兰。在那个年代,宋凡平的勇气,也让李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接着,他们结婚了,一个寡妇和一个鳏夫的结合,祝福的人少,嘲笑的人多。他们结婚的第一天,几个不安好心的邻居,拿话刺李兰,宋凡平为了妻子,第一次跟人动了手。又为了亲人不再担忧,第一次低了头,第一次流了泪,从不抽烟的宋凡平又第一次连抽了五根烟。收拾完悲伤的情绪,日子还得继续,没过多一会儿,宋凡平脱下被打烂的衬衣,洗干净脸上的血迹,他又开始笑了。虽然是鼻青脸肿,却笑容满面,他需要安慰他的妻子,需要安慰他的两个儿子。第二天,宋凡平脸上的青肿未消,却带着妻子儿子走在街上,大声的给怪笑的邻居介绍:“这是我妻子。”“这两个是我儿子。”
什么是男人,宋凡平就是男人最好的诠释。我记得十几岁看过汪国真的一首诗,具体的内容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说男人应该把苦痛藏到心里,把笑颜留在脸上。宋凡平就是这样的人,勇敢乐观,对妻子,对儿子,对苦难,都保持着乐观和积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