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文道并重:欧阳修诗文革新的理论是和韩愈一脉相承的。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诩第二书》)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他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又认为“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再次,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书》)。
持论公允: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收到严厉的批评。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士子随之而矫枉过正,竟弃西昆华美密丽之文风,学习韩愈,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行一时的“太学体”。
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态度是比较合理的。他既能看到弊端也能看到长处。譬如对西昆体,他有不少好评,甚至称赞扬亿“真一代之文豪也”(《归田录》),而批评石介对西昆诗人的极端态度是“好异以取高”,“以惊世人”(《与石推官第一书》)。他推崇韩愈,可是,却对学习韩愈的险怪艰涩的太学体力加排斥。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利用主贡举的机会,对文风险怪的士子痛加排抑。经过几年的努力,“太学体”终于消声匿迹,文风为之一变。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欧阳修散文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强烈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
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
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爱乐由衷,情文并至。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题材多样,各得其宜。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
1、理论上的建树(对道的理解,对韩孟、杨亿等人创作的辩证认识)
2、实践上的典范。
3、提倡革新、提拔后学
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柔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表述一:
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欧阳修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以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的散文虽以学习韩愈相标榜,风格实不相同。如果说韩文如长江大河,滔滔雄辩,沉着痛快;欧文则似澄塘潋滟,轻波荡漾,委婉含蓄。欧文学韩愈而能自出变化,摒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
欧阳修的赋开宋代文赋的先河,其特点是变旧赋的骈偶对仗为骈散相间、奇偶错杂,既保持了赋体铺陈的特性,又使文气趋于舒缓。
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他常常从平易近人处入手,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但写得婉转曲折,富有情感。他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安排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使人感到新鲜而富有韵致,别具一种魅力。
欧阳修将建立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为了实践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他身体力行地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在知贡举时,他利用政治手段,极力排抑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擢拔文章晓畅的二苏、曾巩等英才,使宋代古文创作在克服了浮靡文风的同时,又避免了宗经复古的弊端,形成一种平易自然、流畅条达的成熟风格,确立了散体文的正宗地位。
表述二:
第一,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一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另一类议论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第二,叙事、议论、抒情高度融合,感情色彩很强。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反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爱乐由哀,情文并至。
第三,革新散文,使题材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改造骈赋、律赋,去除排偶。限韵的规定,创造了文赋。
第四,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出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主张:“诗穷而后工”;诗歌应发挥讽喻劝戒的作用。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他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相对于西昆诗人的主张,欧阳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欧阳修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诗歌内容:社会现实性增强,注重反映人民生活、国家大事,常把表现民生疾苦与评论国事联系起来,如《食槽民》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诗歌有了自身的人生感受。
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辽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但欧诗更重要的内容则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由于他的这类诗篇多含有很深的人生感慨,所以与西昆体的同类诗作有本质的区别。例如《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
诗歌的艺术:议论化和散文化;流丽婉转的风格。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议论精警,又富有情韵。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在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叙述宴游经历,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
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例如《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写好友万里相思和少去老来的感慨,时空跨度很大,情绪亦跌宕起落,然而文气仍很宛转,娓娓如诉家常。欧诗的成就不如欧文,但两者的风格倾向是一致的,这种诗风显然是对西昆体诗风的矫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