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七十八岁的王芳华最近正闹着离婚。
不只是嘴上说说,她还还从生活五十多年的老房子搬出来,住进隔壁小区的出租房。
儿子陶兆过来劝王芳华,他知道她她,自家母亲的性子软,只要他说说好的话一定能把她劝回去,转而想到成天打电话“打扰”搅的他没法安心工作他的父亲,他更坚定决心要将母亲劝回去。
陶兆无奈暗想,那个倔老头,除了母亲没人能受得了他了。
这么想着,他顺着楼梯往上走就听虚掩着的门缝里传来京剧《女驸马》的唱段,其中还惨杂着王芳华自家母亲有些生硬的跟唱,尽管唱的不流畅,却也能听出她现在心情很不错。
陶兆脚下顿了片刻,因为他从没在家里听过王芳华唱过歌,更别提唱曲儿了。
有人上楼,陶兆这才抬步上楼敲开门。
“妈。”
里面的王芳华显得不太好意思,匆忙关掉电视,下意识地对他露出笑容,转瞬笑容便消失,她站在原地嘴角紧抿着眼神警惕的盯着他,语气笃定,“我不回去。”
陶兆心里的火蹭的冲上来,“妈!您你这又是何必,你跟爸这么多年都过下来了,就不能再忍忍?”
“忍到他死还是我死?”王芳华拳头紧握,眼神直盯着他,眼底的失望和委屈深深刺痛陶兆。
陶兆软下态度,拉她到沙发坐下,“妈,我知道这些年你受了很多苦,爸这人脾气是不好,可这么多年过下来,怎么说也有点感情是吧?这么大年纪离婚,传出去多不好听。”
沉默。
王芳华态度一下变得很平静,布满皱纹的手握在一起搓了搓,“我之前跟你提过,经常和我一起跳广场舞的林阿姨前几天走了没了,上午在楼道里我们还打了招呼,下午人就没了。”
陶兆猜到母亲接下来要说什么,本想说两句安慰安慰,话到了嘴边又给糊住了。
王芳华接着说:“当时我就在想,我这辈子从没过自在过,要是突然一下过了,我会不会后悔,答案是会,我会后悔。”
2
陶兆觉得母亲的话太过夸张了。
他叹气,“不然,我让爸给你道个歉?”
王芳华握在一起的手摊开,举起来放在他的面前,上面的掌纹磨得快要看不清了。
“我这辈子为了这个家,为了你,还不够吗?”
“可是妈你也知道爸这两年身体不好,身边离不开人。”
“你爸打电话找你了吧。”
王芳华猜到了。
陶兆点点头,眉头直皱,“最近刚好是工作上的高峰期,我每天都忙得要命,连续半个月都没睡一个好觉,爸没事老打电话,一打就十几个,我要没接的话就劈头盖脸一顿骂,我都快整的神经衰弱了。”
说自己还不算,还把妻子也拉进来,“你也知道玲玲刚生完二胎,身体还虚着,爸找不到我就往家打,玲玲也受不了了,这两天跟我闹着要回娘家。”
本是来劝母亲回去,接过他说了一通自己的牢骚话。
王芳华一言不发的听着。
陶兆以为她会像过去那样,知道儿子有难处立马站出来尽全力帮他一把,再说这回只要她把生活回到正轨就能解决。
对她而言,再简单不过了。
可王芳华没吭声,抬头看了眼时钟,“你爸这个点该吃药了,我去打个电话提醒他。”
陶兆见她还记得父亲的吃药时间,不由松了口气,看来妈心里还是放不下爸,这不还担心他忘了吃药吗?
3
一听是王芳华打来的。
那头便是破口大骂,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王芳华没理会,安静的听他骂完,然后提醒他该吃药了。
陶兆过去也见过父亲生气骂人,发生的次数一多,他也习以为常了,不觉得有什么,反正骂的人也不是他。
骂的人总是母亲。
做饭晚了点、饭菜淡了点咸了点、地没拖干净、衣服没用手洗……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换来一顿指责。
过去是在老房子里,就算骂完,隔天父亲和母亲还是在一个屋檐下生活。
那样让他误以为“这就是他们相处的方式”,没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在这间出租屋,陌生的环境再听到父亲对母亲的责骂,陶兆心口像被人狠狠刮了一刀,什么相处的方式,不过是母亲一直在默默忍受罢了。
王芳华脸色如常的放下手机,“吃了饭再走吗?”
陶兆略带羞惭的起身,没再提让她回去的事“妈,我想吃你烧的肉末茄子,厨房在哪?我给你打下手。”
4
没过几天。
陶兆就得知王芳华搬回去了。
陶兆带着妻儿回去,看到老头坐在摇椅上悠闲的摇着扇子,眉梢眼角透着得意,似乎无声再说,看吧!他知道王芳华一定会回来。
这让陶兆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偷偷跑进厨房问王芳华问她,“妈,你怎么回来了?”
王芳华笑容如常,没回答只说,“你喜欢吃妈做的肉末茄子,今天妈也给你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