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张小龙曾说,朋友圈中有一亿多人选择了设置三天可见,特别是90后这群而立之年的人,在朋友圈完全消失了。
作为90后一员,还记得,朋友圈是个非常活跃的广场,打开都是朋友多的日常生活写照,有旅游,有美食,有心情,有秀恩爱……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朋友再也不爱发朋友圈了,即便有那么几个,也是广告居多。
前几天,无意间想起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想看看他的现状,于是我打开他的朋友圈,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他倒是没有设置三天可见,但最近的一条动态还是19年的时候发布的。
于是,我又打开另一个朋友的朋友圈,发现居然是设置了三天可见,无意间看到他的个性签名,“朋友,看不到我的朋友圈不是因为我屏蔽了你,而是我从来没发过!”
给这两位私发了消息,闲聊了会儿,期间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再发朋友圈了?
他们的回复出奇的一致,“没什么原因,只是单纯的不想发了而已。”
话语中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沧桑,即便隔着屏幕,依然能够感觉的到他们没有表情的脸。
这是一个90后逐渐变得沉默的时代,他们和世界没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身上不知背负着什么,让他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变得沉默了。
其实不仅是他们,我本身也不再发朋友圈了,甚至连看都懒得看了,那些可以聊得来的朋友没有了动态,朋友圈也就没有了意义,在很久以前,我就将朋友圈关闭了,直接省去这个念想。
90后的我们对朋友圈为何如何恐惧?
顾忌太多!
发自拍照?
一张被生活反复按压在地上摩擦过的脸,顶着两个黑眼圈,疲惫的神态,黯淡的眼神,即便是美颜也拯救不了的年纪,发出来甚至会被嘲讽一番,“脸太胖”“中年油腻大叔”“美颜看的太猛了”。
发旅游的照片?
别是会觉得你出去玩儿一次还要在朋友圈炫耀,谁没有出去旅过游,嘚瑟什么呀,装什么装?
发情绪?
还是算了吧,现在情绪谁还敢往朋友圈发,要知道你的朋友圈可是有领导、家人、亲戚、同事、客户,不小心引起什么误会又是一番麻烦事儿,还不如空空如也,心里也落得舒服。
太负面的东西更是不能发,太自我的东西也不能发,不能胡乱转发,不能太矫情,有太多的不能,久而久之,再也找不到一条可以往朋友圈发的东西了。
有时候心血来潮,想要发一篇动态,可是写了删,删了写,顾虑太多,最后就连输入法都记住我想要写的内容了,自己想说的话依然在脑海中慎重构思,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原先,朋友圈是宣泄情绪的一道的窗口,当这道窗口关闭了,很多事情只能默默积压在心底,自己慢慢消化掉。
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世界之所以有夜晚,就是留给那些有伤口的成年人,给他们一片可以独自舔舐伤口的黑夜,而是不易被发现。
为什么现在熬夜成为常态?
并不是因为夜晚不黑了,而是只有夜晚才是独属于的时间,那个短暂的空隙才能做最真实的自己,流露真是的情绪。
成年人的世界,早就不是孩子了,早就将表达情绪、展示伤口的能力关闭了,学会的,只有独自在黑夜中舔舐。
90后已经长大,成为了独立的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可言者不足一二。
90后的我们在代价中,已经逐渐明白这句话,悲欢喜乐全部压抑在自己的心中,表面风轻云淡,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朋友圈对90后而言,或许只是静静偷窥别人生活的地方,看着别人的岁月静好,好像热闹的是他们,和自己完全无关,只能默默的点个赞,退出这个“繁华之地”。
我想,丧失自我,丧失情绪,应该是人得必经过程吧,学会在喧嚣中闭嘴,学会用笑脸掩饰内心。
这一代的90后不再更新的朋友圈的动态,不再找地方倾诉自己的内心,这就意味着,他们选择了自己默默承受一切。
那一刻,他们心底有一场又一场的山崩海啸,但他们静静的,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90后还需要朋友圈吗?
算了吧,让他们岁月静好,就这样静静消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