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十年再看

作者: 苏州的蔷薇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2-08-03 07:25 被阅读0次

《读库》2203有一篇文章,《给郑渊洁写信的孩子》,看得唏嘘不已。

郑渊洁是《童话大王》杂志的创始人,一个人撑起了一本杂志,从1985年至2022年,整整36年。这样的奇人奇事,前无古人,估计以后也不会有来者。

《童话大王》于2022年1月停刊,一个时代结束了。 当年的杂志有一个栏目,“郑渊洁与皮皮鲁对话录”,因为读者来信实在太多,“每信必复”实在力不从心,于是通过在杂志上开一个专栏,把对读者的答复通过对话的形式发表出来。

有一位来自广东汕头市华新小学五(2)班的女生张跃瑜在信中说:尊敬的郑渊洁叔叔,我总觉得我是一个可怜的人。我从小到现在可以说足足流下十大桶泪水。我六岁时,在爸爸的逼迫下,不得已学了小提琴和钢琴……

学琴很苦,每天要学六七个小时……爸爸常常把我关在家里练琴,不准我跟小伙伴玩耍,还说“音乐家是没有童年的”……

为此,我好几次想到出走,甚至死,我才十一岁啊!

郑渊洁对这封信的点评是:……从张跃瑜同学想到过死这一点,可以看出她享受的父爱母爱实在不多……我实在不愿和他共同享有“爸爸”这一称呼。

三十年过去了,张跃瑜现在在做什么呢?作者在网上搜索这个名字,跳出来了两个头衔:广东省小提琴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广州广电少儿艺术团副团长。

作者想办法联系上了张跃瑜,谈起往事,张跃瑜说:当年不懂事啦,觉得练琴好委屈,现在不知道多感谢我爸妈。

当年发表在《童话大王》上的那封信,把父亲气得卧床不起。但是张跃瑜后来还是走了父亲逼她走的那条路。

30年后的张跃瑜评价这一段往事是这样讲的:回过头看,还是蛮感谢父母的严格和坚持,没有他们的这种严格和支持,就没有今天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

尤其玩味的是张跃瑜的家庭又陷入了下一个循环,她的儿子刚刚两岁,她就拿着一把特制的小提琴让儿子学琴,这些年因为逼迫孩子学琴,导致母子关系很紧张。她十一岁的时候给郑渊洁写信,儿子十一岁的时候也曾离家出走。

母子为学琴争吵时,外公在一边观战,还插嘴:你妈小时候,哪怕我再骂她,她都是不敢顶嘴的,只敢流着眼泪,偷偷写信给杂志社告状……

张跃瑜小时候大着胆子对爸爸说:爸爸,你为什么不能理解我的心?爸爸对她说:怪只怪你瞎了眼,投错了胎。

再来说说郑渊洁对孩子的教育。郑渊洁有一双儿女,因为一直诟病学校和教育,他的儿子小学没毕业就退了学。成年后就在父亲的公司工作,也还是走了父亲安排的路。

当年,为了保存每天都像雪片一样飞来的读者来信,郑渊洁一口气在北京买了十套房子。

有个郑渊洁这样的爸爸,有北京的十套房,郑亚旗的人生,读不读书,读多少书,都没有什么关系了。

果然,投胎是个技术活。

相关文章

  • 过三十年再看

    《读库》2203有一篇文章,《给郑渊洁写信的孩子》,看得唏嘘不已。 郑渊洁是《童话大王》杂志的创始人,一个人撑起了...

  • 年近小感

    2018年2月10日 星期五 天气:阴+雨 回家,想要回家,再看一眼来时的起程点,再看一眼未来的归途地,再看一眼过...

  • 再看月圆

    再看月圆,三十秋过。 今日之月如瘀红皮肤,更无星来衬、无云掩面。 低头想来,近景荒诞。前景昏暗。 再看月圆,当满不...

  • 重看《少年天子》孩子们都是被爸妈逼死的,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重看《少年天子》 好剧就是好剧,反复琢磨,总有深意。 小的时候看,是女子皆可怜;现在再看,是子女皆可怜。过几年再看...

  • 再看见你

    再看见你 我的心脏忘了跳动 踯躅于蛋黄的山巅 昔日 誓言的灯台,吻过的树林,温热的残垣 梦般的低吟在耳边叹惋 再看...

  • 记忆如诗

    来到一个陌生地方,总是先看人,再看风景。而这个地方,却是喜欢先看风景再看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一些不熟识的过...

  • 再看

    无声的哭泣 令人心疼。 世上再无林殊, 可世上还有霓凰~ 留下的人最痛苦。

  • 再看

    早早开始练习,今天眼镜累了,看了一下手机,另外写写东西。 我觉得太累,一眼过去看到的是睡觉。 但是,我还是想现在写...

  • 我又想你了

    今天我又想你了,我在心里告诉过自己很多次,不要再想你,不要再看你的朋友圈,不要再看你的动态,也不要再等你的消息...

  • 听说,你也喜欢民谣?——民谣十首推荐

    每首民谣都是一个故事。 1.额尔古纳——陈鸿宇 野花过草原 再看一眼 湖面漫云烟 再看一眼 北辙到南辕 来时路远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三十年再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wj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