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这件事,真的挺复杂的。
我们每天都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总有一些人会让我们心中烦闷,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烦恼。
虽然生活就是苦中作乐的事情,但当痛苦的事情,讨厌的人增加后,也就很难获得太多的乐趣。
在社交中,我们会喜欢一个人,也会讨厌一个人。反过来讲,有人喜欢我们,自然也会有人讨厌我们。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呢?
当我们讨厌对方的时候,还要不要跟对方继续相处下去?
01
我们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
通常有这三种心理根源:
第一,潜意识中的记忆,与现实重合
曾经看过一个心理学的一个观点是:
在一个人的童年早期,如果他经历了某些创伤,受到了某些重大刺激;
那么这种创伤可能一直被压抑在他的潜意识,只要有相同的事件出现,潜意识的内容就被重新激活,也就是我们说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比如:我们小时候骑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掉到沟里去了,
可能很多年过去了,只要一看到自行车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摔倒的过程,摔得越重,当然记忆越深刻。
这便是心理阴影。
同样,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或许刚好因为对方与自己曾经讨厌的某个人或某件事情,有类似。
我们潜意识中模糊的记忆,忽然与现实中重合。
对方的长相,跟我们的童年阴影产生了交集,于是会特别讨厌对方。
第二,自我的保护机制
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之所以会讨厌一些人,其实是源于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我们可能觉得这个人不友善,
内心的“第六感”告诉我们,这个人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或者威胁,所以天然会有讨厌的情绪,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自我保护机制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反应机制,也是帮助我们避免危险的重要方式。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来源是祖先在多年的基因中遗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他让我们确保对环境敏感。
我们的祖先最开始就是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警觉才使得人类得到繁衍生息的,因为远古时代,我们没有很结实的房子,
我们的祖先时刻要防止被猛兽攻击,这种自我保护的警觉性,就形成了集体潜意识,刻进了人类的基因里。
心理学曾经发现,婴儿对人的反应可以体现这一特征,几个月大的婴儿天生就会喜欢对她微笑的人,TA会感觉到舒服与安全;
而有些人长得很凶狠,婴儿便会自然被他们吓到哭而且不愿意跟这样的人亲近。
可以说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在我们基因中就有的。
第三,是来自内心的投射
我们讨厌一个人,还有可能来自我们内心的投射。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观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你讨厌某个人的某些特点,其实这些特点你自己身上也有,比如你讨厌一个人,看起来拖延,叛逆,其实你身上也有,
而事实是你把自己身上很讨厌的这些点,投射到对方身上,因此你看着觉得非常的讨厌。
这个其实也就是心理学所讲的“投射效应”,它就如上面说讲的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
心理学上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
心理学家让化妆师在一群被实验者的脸上,化了一道丑陋的疤痕,化完之后拿来镜子,让他们看了一眼疤痕。
然后,化妆师告诉被实验者,需要在他们脸上涂一层粉末让妆容固定。
但实际上,这层粉末的真正作用是擦除疤痕。擦完粉末之后,这群人的脸已经与常人无异。
但是,被实验者对此却不知情。
接下来他们走到街上,等回来时,他们反映路人对他们非常不友好,态度粗鲁,总是盯着他们的脸上看。
很明显,这个实验中,被实验者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和看法,很可能与事实偏离,但因为投射效应,我们蒙在了鼓里,还依旧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深信不疑。
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投射当中。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喜好、过往的经验投射到别人身上,但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也不愿意承认。
所以有句话说: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看到的别人,也是我们自己,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
也可以说,讨厌一个人是我们内心的主观感受,但是同时也可以折射出我们内心的情感,
所以如果我们真正讨厌一个人,这刚好是一个自我认识的很好的契机,这个时候刚好可以去反观自己的内心,然后进一步地了解自己。
02
以人为镜,可以正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曾说: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没错,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而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后者更胜一筹。
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贵字足以看出“自知”是何其不易,一个明字足以见得“自知”是何其智慧。
古往今来,唯有自知者可更好地管理自己,且可更好地发展自己,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最起码要先正确地认识自己。
但“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山本耀司曾经说过,“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需要不断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有时候我们只有透过别人的言行,才能看清楚一个真正的自己。
我们在认真审视、挖掘别人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也是在审视并挖掘心中潜藏的自己,从中看到平时难以察觉的内心深处。
那里有我们的创伤,我们的弱点,我们真实的追求......
所以说,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们能帮助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人生路上。
当我们喜欢某个人愿意和Ta相处时,恰恰是因为我们身上同时也具备Ta所拥有的某一种或几种品质,
当我们和Ta相同的品质在数量与质量上相当时,彼此会惺惺相惜,彼此认同,互相引为知己。
当Ta所具备的我们所认同的品质在质量或数量上明显高于自己的时候,崇拜便会产生,因为Ta身上所具备的那些部分,是你认同也想具备却又达不到的。
反之亦然。
当我们特别不喜欢某人身上的某一方面的时候,不妨反观一下自己,很可能这一部分也恰恰是我们身上同样拥有的,只不过这一部分被自己视为了“坏”而深深地隐藏起来而已。
在一篇文章里曾这样写道: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情绪按钮,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感受内化为了我们头脑中的反应机制,
成年后,只要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就会触动你的情绪按钮,让你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
同样的,你认为“坏“的那部分品质虽然被你深深的掩藏,但曾经的体会却依然还在,
当别人出现相同的情形的时候,那种熟悉的情形和感觉只不过是启动了你心里的按钮,让你所深深掩藏的品质重又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已。
看到了自己所不希望看到的,你自然会生气,会愤怒,会讨厌在你眼前重现了这一切的那个人。
看别人如何,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如何。
当我们领悟到这一点时,我们便不会一味地苛责别人,而是会反观自己。而当我们反观自己时,包容也会不自觉地发生。
可以说,能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都是些与自己“缘份”颇深的人。
老天爷之所以会安排他们来到我们眼前出现,都是有原因的,他们一定会教会我们一点什么。
老祖宗告诉我们:“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遇到讨厌的人,我们也先别着急翻脸,正好利用这个契机,找出讨厌背后的原因,
仔细辨别、察觉,和过去做链接,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们与每个人的关系,也都反应出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断与自己的内在冲突,那么也会不断地与别人冲突;如果自己内在的情感挣扎,那么也会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挣扎。我们在感情中所遭遇的问题,也是我们内在的问题。
所以“外在”困扰我们的问题,正是我们“内在”无法整合的部分。如果我们想改善外在的一切,便需要从改变内在开始。
那我们要如何改变呢?
真正的改变,始于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包容的心来看待自己。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便可以拥有这种能力;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并释放情绪,面对自己的不足也不再抗拒和排斥,宽容看待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样我们便可以用正面情绪将用来面对和解决问题,允许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出现。
我们不再伤害自己、强迫自己、责备自己,而是以包容的心来看待自己时,自然也会包容其他人。
“我”是一切的根源,当我们内在的路顺了,外在的路也会顺起来。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